上汽的新能源发展路线,从燃料电池技术向以混合动力和电池领域转移,是观察了国际新能源研究走势后的选择。“从全世界的技术水平看,目前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商业化的难度很大,”上汽内部人士透露,相反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产业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上汽决定转身。
事实上5年前,在新能源汽车的路径选择上,日系轿车倡导的是混合动力路线,而欧美系追求的是燃料电池技术。但是燃料电池虽好,离量产阶段差得还很远,日系车在混合动力上全面开花,明显比以大众为代表的德系车的绿色动力总成技术和美系车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的的绿色动力更实用。
200亿政府补贴的诱惑
据知情人士透露,捷能的20亿元人民币投资将分批在五年内逐步投入,上汽混合动力批量生产,走上商业化、产业化道路的时间预计为五年。
随着新能源战略方向转移,上汽此前的燃料电池
汽车事业部,目前已经悄然更名为新能源汽车事业部。燃料电池汽车事业部之前,事实上是上汽新能源汽车的前瞻性研究机构,从总体上把握上汽新能源的发展方向,
“多途径、方案多元化是正确的,原因是不知道哪条路最后能成功。”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这样剖析。此前上汽虽然在燃料电池领域全面开花,但投入仅是几千万元,远远低于捷能公司的20亿元人民币,这也反衬出上汽发展混合动力产业化的决心。
虽然上汽转型的代价不小,但是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补贴政策出台,让收购罗孚后已经开始国际化的上汽,更感竞争形势的迫切。
而事实上,眼前的利益更诱惑。11月28日在重庆举行的“城市发展与汽车节能减排高峰论坛”上,国家财政部经建司司长王保安表示,今后财政部将采取对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直接采取财政补贴措施,并通过税收政策从生产和使用环节对新能源车的发展进行支持,初步预计到2012年,财政部将向新能源车的推广使用投入200多亿元人民币,补贴对象是以油电混合动力车为主的新能源车。
另外财政部还计划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新能源车生产环节,目前正在研究通过所得税减免、进口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同时还将通过应用
汽车消费者税等各种税费政策,引导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责编: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