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挺流行一上台先“感谢××”“感谢××单位”,我这里一提笔也先来个感谢,首先要感谢的是老天爷。不是因为我司职“看天”才这么说,而是多亏元旦小长假三天天气好,让我们看到市区的购物、旅游、达到了相当的热度。尽管金融海啸过后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着,我们已经看到了信心,尤其这“开门红”的信心,在当下弥足珍贵。
买衣来个先买后换
先说“血拼”的热度吧。今年这个跟春节挨得很近的元旦,服装的消费显得比往年更热。我这个人的身材算是中国最普通的身材了,平时买衣服都很好买的,结果这次元旦期间去市区国商大厦里连续先后看中了3件衣服,3次都是服务员说没有我要穿的175厘米的了。最后为了不至于让两个小时逛商场的时间浪费了,最后拎了一件和自己的身材并不“和谐”的衣服回家,前提是商家马上就会去补货,在发票上注明,到时候他们给调换。
还想提一个细节,昨天在市区塔山文化广场看到,20元钱一盆的海棠花,特别受欢迎,腊梅、水仙、君子兰也都是十分的热门,买主几乎都是为了过年装点气氛。我想说的是,买新衣服不仅体现消费,其实更体现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信心;买花的消费更小,可完全映衬出了市民健康向上的消费心态。这不禁让我想到去年晚报做了许多期关于“省钱”的专题报道,有一些读者还不解地问“是不是信心不足才这样”,其实恰恰相反;为了不让读者误解,我们特意在专刊的一期封面导读文章中提出,省钱是要在不减需求的前提下才省,主要是讲究一些技巧,比如网上购物、比如适当购买一些山寨产品等,关键的是,生活质量和消费信心不能倒退。
电影城的爆米花机忙坏了
在新的一年,绍兴观众似乎对电影越来越感兴趣了。今年元旦小长假,鲁迅电影城的生意可以说是“高烧”不退,这几天如果是晚上7点半才去买票的话,就只能买到晚上9点钟以后的电影票了,或者最多只剩下第一排的几张票了。昨天我特意去问了一下,据鲁迅电影城提供的数字,这几天的观众比往常的双休日增加了50%,比去年同期也增加了50%,晚上的上座率高达98%。电影城里的几台爆米花机一刻不停地工作,也满足不了需求。事实上,从去年12月一部部贺岁片推出以来,电影城黄金时间段人满为患的景象就开始出现,晚报“生活前沿”专刊在年底盘点的时候也特别为“贺岁片”这一关键词提供了较多的篇幅。
乒乓球馆的生意好了不少
电影热借的是贺岁片的光,体育消费热借的则是北京奥运的光,眼下,绍兴市民自费进行体育锻炼的越来越多,去年奥运冠军马琳到绍兴来比赛以后,绍兴城东的几家乒乓球馆的生意又好了不少。一位搞体育的朋友对我说,绍兴有个不大好的传统有很深的影响,就是“买票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尤其是看戏、看比赛总是“讨票”的多,所以往往赠票就多。现在文化和体育方面都有改变这一传统的势头,这种消费的增加,是实实在在的内需。
沈园撑起夜间室外休闲的大梁
再来说说旅游。我在今年盘点国庆黄金周的新闻博客中就曾特别提到,天气好是给我们一个机会,能让我们比较清晰地看到消费力到底有多少,尤其对旅游的一些创新举动有一次客观的检验机会。去年开始绍兴的休闲游为何能火?因为绍兴景区在尝试转型中取得了成功,像沈园,这个很多人都不看好的一个面积不大的景区,偏偏撑起了市区夜间室外休闲游的大梁,夜游游客数提前两个多月就达到了预定的全年数字。而从2008年的元旦到2009年的元旦,“古城游”又完成了一次升级。可以说,绍兴全城化旅游的开发信心十足。
市区交通更是“热”过了头
即便大自然无情地制造了冷的大环境,来自人间的热也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在冰雪灾害中有,在地震灾害中也有。只要我们有信心,就跟晚报去年国庆前后推出的“办法总比困难多”系列报道里讲的一样,2008年被动激发出来的热,将会带动起真正的热。
当然消费热的同时,也有一些连带问题出来,最明显的要数交通了,不管怎么说,和购车消费旺盛和节假日出门消费旺盛这两者都是分不开的。去年12月31日晚,市区傍晚起大拥堵,那天我爸坐11路到胜利路上的越都大酒店喝喜酒,到人民路口附近就“塞”牢了,一车人干坐了20分钟,车子才爬了10米,看看实在不行,司机只好打开车门,他也就步行去了,等到了酒席现场时,发现他不算迟到的,从各个方向赶来的几乎都迟了。后来酒席上大家的一大话题都在讨论大堵车的问题;我爸说,可惜当时你们晚报记者没有在场,否则从酒席上听取一些民间的意见和建议也会挺有意思的呢。
(责编: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