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钱能买来最好的教育
在南方经营连锁餐饮的李女士最近把生意上的事托付给了下属,一直在北京奔波。她要给10岁的儿子找一所北京的好学校。
她儿子小达现在上三年级,在当地的省重点小学念书。入学前也是“重礼”相赠,老师们都给面子,把这孩子当开心果,可“这小子的成绩却长期稳居下游”。李女士急坏了,“英语数学及格都悬,这才小学,将来怎么办!”
她取消了儿子的课外活动,斥巨资给他报了高级辅导班,“又不是没钱,我要给他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
李女士最担心的,是自己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从小就和年轻服务员泡在一起,嬉皮笑脸不干正事。“孩子和什么人在一起很重要。”她甚至报了北京一名校的EMBA班,周末打“飞的”上课,目的就是要认识些子女年龄相当的大学教师,向他们学习该怎么教育孩子。
像李女士这样费尽心机培养第二代的成功人士并不少见。
田先生年届五十,石油生意做得相当顺手。他现在最发愁的就是8岁儿子的教育。
大儿子现在在加拿大和前妻一起生活,因为从小受了家庭分裂的刺激,敏感又压抑,虽然成绩优秀却要靠吃抗抑郁的药生活。同时在国外得了花粉过敏症,稍有不慎就会昏倒。现在夫人与前夫生的女儿整天挥金如土不求上进,给8岁的小儿子很不好的影响。而夫人又因为他对抑郁的大儿子极度关心经常闹脾气。
田先生中年得子,把小儿子看得很重,想让他担起家族大业,所以对儿子的教育问题很困惑:想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又担心孩子年龄太小,容易受欺负;让他在家,又怕复杂的家庭关系把儿子拉向恶的一端。
李女士、田先生想把孩子送到北京寄宿制学校的初衷颇具共同点:第一是远离世俗的家庭,远离讲吃穿、重享受的环境和复杂的家庭矛盾。第二是让孩子可控性地吃点苦,能够尽早地自我管理,学会料理生活。他们共同的一句感叹是:“现在让孩子吃点苦也很不容易!”第三是重点学校的老师比较严格,有利于孩子受到知识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们都认为自己的儿子非常聪明,继承了他们良好的基因,美中不足的就是家庭无法提供有书卷气的文化氛围,所以他们对学校教育寄予厚望,希望学校老师还能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职责。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现在普通的全日制小学并不能完全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想方设法把钱花在“刀刃”上。这样,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能接纳寄宿学生的知名学校就成了首选。这些家长并不在意孩子能否在这里参加高考,有的学生甚至很快就会出国,他们在这里上学就是要“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
记者给北京中关村一小、三小,北京实验二小和他们的分校寄宿部拨打电话,得到的答复都是床位已满,已经无法再接纳外地的转学生。虽然李女士和田先生也被告知无法转学,但他们并不死心,发动了北京的业务伙伴拿着礼物“轰炸”这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