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游专家:沈凌峰
资深媒体人,中国汽车文化的积极策划推广人,参与编撰《爱驾者此生必驾36路》一书。2009年7月,开始“我的中国我的路”周游全国计划。2012年5月,从上海出发,走川藏南线抵达拉萨。
【专家观点】
川藏线自驾是文化现象
我走过几条进藏路线,没有一条像川藏线那样,一条路上有那么多人和你有同一个目标,大家用不同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一件事
在沈凌峰眼中,川藏线自驾本身就很具挑战性。如果一个喜欢自驾旅行的人说,没有去过川藏线,那一般不会认为他是一个很有等级的自驾旅行者,“他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爱好者,而不是一个很有追求的旅行者”。本身去西藏的路不多,常规来说,就青藏和川藏线会比较多人在走。相对来说,川藏线的景观变化会比青藏线的好。
对我个人来说,主要原因,川藏线是一个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我走过几条进藏路线,没有一条像川藏线那样,一条路上有那么多人和你有同一个目标,大家用不同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一件事,这是一个无比吸引人、无比快乐的事情。这也让我有一个想法,就是策划一次在川藏线上的大集结,让大家一起感受这样的文化氛围。
远眺川藏公路业拉山“99道弯”
【专家建议】
川藏线可分段对待
沈凌峰说,成都到拉萨,全长2100多公里,沿途其实可以分成不同的路段。分段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对驾驶者来说,从路况来划分四川段和西藏段。四川段的路况较差,修路、泥石流、沙石路面等,基本上都是在四川省内。而过了金沙江大桥进入西藏后,路况都非常好,柏油路面为主。
第二种是以自然景观来划分,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从四川的成都平原到雅安的二郎山,这一段里,平原路况好,树木高大。第二段是二郎山到西藏芒康,这段路的整体来说,会让人感到荒凉一些,树变矮了,大山也多了。第三段则是芒康到拉萨,特别是经过左贡、怒江99道排后,波密、八一、然乌等地,就是河谷地带,被称为西藏江南。重新回到一个林木繁盛的地带,空气也湿润起来,看着沿途的景观也会让人心情大好。
海螺沟冰川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之一
【个人感受】
沿途藏文化可细心领略
沈凌峰介绍,走在川藏线上,看藏族的民俗,会感觉呈现波峰与波谷状。根据景观的分段,在进入二郎山前一段,虽然也能遇到藏民,但是在生活上已经和汉族人比较接近了。而第二段,就是常说的康巴地区,这是他认为藏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地方。例如在理塘等地,藏民的生活保持着自己民族传统等,性格也是比较纯粹,和汉族的文化差异较大,我们在行经这一段的时候,就要有所注意。而到了西藏境内的第三段,属于河谷地带,可能是气候环境的原因,在这里生活的藏民会让人感觉很温和。像拉萨等地,旅游旺季时,旅行者和当地人会很融洽。
从个人感受来说,沈凌峰更喜欢第三段的人文与风光。在那里,你会发现,藏民的生活和我们印象中的是有些不一样,环境比较优美,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感。所以进入第三段后,大家的心态就会变得很放松,可以更专注在沿途风景上。
初上高原是一种考验
【专家提醒】
川藏线旅行时间要设置宽裕
根据自身经验,沈凌峰认为走川藏线旅行,一定要把时间设置宽裕!因为时间宽裕,才能从容对待路上的突发情况,不会因为被耽搁了时间而匆忙赶路。而川藏线上很多意外就是因为赶路而引发的。第二个准备是,要有一定的驾驶技术。因为川藏线的路况是时好时坏的,有可能今天是好的,明天就变成坏的。山口和山下天气变化大,所以需要事先学习一定的雨雪天气驾驶技巧,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在旅行的时间上,理论上最好是四五月,因为还没到雨季。但是有当地人建议,最好是七八月走,为什么呢,因为到七八月正好是当地花开时节,非常漂亮。但七八月是雨季,路上容易发生泥石流,怎么办?办法其实就是之前说的,预备充足时间。一般来说,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都会有明确的警示,甚至可能有专人在把守,不能通过时,就不能勉强,注意安全、听从指挥,发生意外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大家不必太过畏惧。
壮美的南迦巴瓦夏天难得一见真容
有高原反应也不用担心。只要是身体健康的,没有高血压、心脏病之类,刚上高原有点不适应,那是正常的,千万别有心理压力而担心。只要把心胸放开,自我调节心情轻松愉快,加上携带的防高原反应药品的帮助,很容易克服。严重点的,可以吸氧气,还可以去医院。川藏线上的县城都会有医院,能处理好高原反应。如果实在不行了,那可以去机场乘飞机回成都,一回到低海拔地区,高原反应的症状就会消失。
此外,除了提前把行程计划、路书做好外,沿途的吃住,最好也是提前联系好。特别是住,因为每个县城的接待能力有限,像样的宾馆酒店就一两家,暑假时,全国各地的都有不少自驾者涌到川藏线来,住宿自然就紧张。能提前确定的就提前确定,别让住宿不好影响心情和行程。
粉红的桃花
凡注有"浙江在线绍兴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绍兴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绍兴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绍兴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绍兴频道"的电头。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之处,请联系管理员。凡标为原创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