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传统村落别有风情。资料图片
城镇化建设,让我们奔忙向前,蓦然回首,故乡却已面目全非。在城镇化过程中,缺乏保护、盲目建设、拆古建新、过度商业开发等做法并不在少数,传统村镇的消失,令人触目惊心。伴随着村镇消失的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令人痛惜。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计划用3年时间,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如何在城镇化中留住文脉、记住乡愁,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守不住的乡愁
传统村落每天消失1.6个,现存不到5000个
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是一个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唐宋元明时期古民居建筑群,保存有高氏祠堂、青城书院、城隍庙、罗家大院和散落在古镇核心区的45处明清建的古民居四合院。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青城镇不少古建筑出现不同程度损毁。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传统村落的消失十分迅速。湖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在长江、黄河流域,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到2010年锐减至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大量消失,现存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专家估计,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现存不到5000个。
随着传统村落消失的还有古老的建筑、独特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大理文化局局长王峥嵘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有形的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是不可逆的。
“与之相应,传统村落原来所具有的代代相继、传承至今的文化形态正在发生急剧裂变,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也面临着支离破碎的危险。”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指出。
人们担心,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传统村落和留存农村特色文化的符号将消失殆尽,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乡土中国将彻底消失。
“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它、阅读它,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作家冯骥才说。
粗放的现代化
缺乏保护和过度开发,成为最大问题
鼓楼、禾仓、古井、古道,报京大寨是贵州黔东南北部地区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然而,今年3月的一场大火,却让有着300年历史的侗寨几乎毁于一旦。
“木制房屋防潮防湿,火灾成为最大的安全隐患。而村里的年轻人多外出打工,保护村落的主体流失,导致传统建筑无人维护,传统文化无人传承。”黔东南州住建局副局长顾华先说。
在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后,农村出现的“空洞化”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人戏称现在农村人口主要由“613899部队”构成,妇女儿童老人成了农村的主力。人口的变动和流失,导致乡村文化传承出现断裂。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应对人口变迁、环境变化、经济调整等问题上,一方面是缺乏对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研究,古城保护意识淡薄、保护理念不正确,造成了古城保护和利用的随意和无序,出现了简单化和趋同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存在拆古建新、拆真建假、破坏空间格局、改变山水脉络、过度商业开发、过多外迁居民等错误倾向。
缺乏保护和过度开发,不仅是古城保护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城镇化建设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和缺乏保护相比,拆古建新、拆真建假、盲目建设、过多外迁居民等过度开发,对文化的破坏更有隐蔽性,也更有破坏性。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指出,要警惕城镇化建设中粗放化倾向,粗放式城镇化可能对乡村文化造成破坏。“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通过简单地盖楼房、修马路、发展工业、建设项目,从而实现城镇的扩张。如果仅仅局限于此,则是粗放型的城镇化,很容易造成千城一面。虽然一段时间内经济指标上去了,但城镇的内涵丢失了,家乡的味道没有了,城镇发展的后劲并不充足。”易鹏说。
留得住的故乡
凸显独特性,投入100多亿元保护传统村落
行走在河北正定,斑驳的城墙、古朴的建筑,周长12公里的城内,就分布着隆兴寺、开元寺、临济寺、广惠寺、天宁寺、阳和楼旧址、王士珍故居、赵云故居旧址、正定城墙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和人们和谐相处。
在正定,古城的文化保护工作从未间断:不走大拆大建的整体改造或重建模式,避免对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古城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不为建古城而打造出空城、一味把居民迁走;将遗存传承作为保护理念的主基调。
“城镇化进程必须重视城镇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的关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克忠说,“这不仅是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和保持城镇历史文化特色的需要。”
励小捷也指出,要把文化传承作为城镇化发展中的“软实力”和“助推器”,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贡献。
据了解,2012年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落加以保护,还将建立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保护性数据库。
近日,四部门又联合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初步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100多亿元,使1561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将得到基本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时避免“插花”混建、照搬抄袭,禁止没有依据的重建和仿制,防止一味娱乐化等现象。
除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相关政策的完善,唤起民间的保护意识和力量同样重要。今年3月,2014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国论坛在上海召开。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还与浙江永嘉县岩坦镇岩龙村,湖南常宁市庙前镇中田村等签署了中国景观村落保护公约。目的在于使古村落的历史与未来的价值、学术与资源价值等各项价值得到充分发掘、合理评估、广泛传播,动员全社会积极保护这份遗产。
同时,在城镇建设中更注重保留个性,凸显独特性,也被提上了议程,我国有12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进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只有平遥、丽江等少数城市。这些城市入选的主要原因是完整地保留了历史文化特色。正是难以复制的文化特色使丽江和平遥等古村镇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工业化强调标准化、统一格式,但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在于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二者的确有冲突。”北京大学教授陈少峰说,只有保护和发扬文化的独特性,才能避免城镇化中千城一面、毫无个性的现象,才能更吸引游客。只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没有城市文化的城镇化,绝不是健康的城镇化。
冯骥才也指出,保护传统村落还需要国家有所作为。他建议,政府应把传统村落保护列为城镇化的目标之一;尽快建立传统村落保护法规以及监督、执法机制;加快制定传统村落科学保护标准,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所在县市政府签署“保护承诺书”,保护不力或发生破坏应被问责和依法处罚。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伴侣,是任何国家由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将和城镇化互为促进,彼此激发。一个现代化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新型城镇化的中国,必将绽放出更加灿烂迷人的华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