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在江西景德镇,人们重燃了距今300多年的清代镇窑炉火,开启了明代葫芦窑复烧的窑门,炉火熊熊燃烧,象征着陶瓷文化的薪火相传。
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大机器取代手工生产已是大势所趋,机器替代人力,工序变成流水线,这样的方式无疑更为高效。在这样的背景下,近些年来,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特别是对那些复杂的手工技艺的保护呼声却越来越高,复烧古代瓷窑只是努力之一。人们不禁要问,文化遗产对于现代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们的价值几何?其实,除了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文化遗产还闪现着灵动的艺术之美,更蕴含着浓浓的产业商机。
重现古老工序,在动态生产中延续传统
今年文化遗产日选择景德镇作为主会场,举办了景德镇清代镇窑复烧点火暨明代葫芦窑开窑仪式、民俗表演“三圣公祭”、传统制瓷技艺展演等系列活动。
在景德镇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窑民俗博览区内,重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瓷生产线——中国古代手工制瓷作坊群,作坊群邀请非遗传承人长期坐镇,现场展示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等景德镇传统名瓷的制作,将其变成“活”的博物馆。
景区内展示有宋、元、明、清各代古窑,几乎每年都进行复烧开窑,既让游人了解古代陶瓷烧成工艺,也让古老的古窑营造技艺、陶瓷烧成工艺以及把桩、驮坯、架表等手工技艺在动态生产中得到传承延续。
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是景德镇面对传统和现代碰撞时做出的探索。在景德镇佳洋陶瓷有限公司,年轻的工匠们熟练地进行着制泥、制坯、施釉等工艺程序,传统的手工制瓷工艺需要经过72道工序。尽管很多可以用机器替代,但景德镇的大多数公司还是保持着手工制作的传统。
留住历史信息,注入创新和创意
面对工业化时代,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将制瓷业和现代需求更好的结合?好的设计和创意无疑是一个突破口。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佳洋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云鹏说,他们用传统制瓷法,同时也在继承上不断创新,使之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又有时代特色,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每周六早上,景德镇雕塑瓷厂中央的空地就会支起一个个摊位,摆摊的大多是年轻人,但却有全世界慕名而来的人们挑选着独具个性的瓷器。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瓷器早市,旨在为年轻人的创意提供展示空间和平台。很多年轻人在这里不断磨练技艺,捕捉市场信息,走上陶艺之路。此外,景德镇陶瓷学院等专业学校也为陶瓷行业贮备了大量人才。如今,不少年轻学生和艺术家来到景德镇开设工作室,寻找梦想。年轻的“景漂”为景德镇带来了勃勃生机。
当地人坦言,在工业化时代,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发展制瓷产业,他们也在探索。但他们会尽力留住更多历史和文化信息,坚守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根基,同时将创新和创意注入传统制瓷业,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综合本报记者王珏和新华社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