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绍兴文理学院2013级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朱红娜回到母校,拿出800元,履行自己两年前许下的承诺。“毕业前我签过‘爱心承诺’,承诺毕业两年后向母校捐献爱心款。我曾经也是一名贫困学生,拿过多次爱心奖学金,现在我有能力帮助别人了,理应让爱心接力棒一棒棒传递下去。”
几乎同时,今年的“爱心承诺”活动在该校6000多名应届毕业生中展开,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们在“承诺书”上写下了承诺款项和履行时间。
绍兴文理学院“爱心承诺”活动每年都在毕业生离开母校前进行,本着自愿承诺的原则,学生们许诺在毕业后的若干年内将自己工资的一部分资助给母校特困生。说起这项活动的初衷,还要追溯到18年前的那个盛夏。
1997年毕业季当晚,在“绿叶对根的情意”毕业晚会上,20多位毕业生联名向全校毕业班同学倡议:在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承诺在毕业后的三到五年之内将自己工资的一部分资助给母校特困生。一场毕业晚会顿时变成了爱心晚会,300多位毕业班同学当场作出了郑重承诺,响应倡议。也就是从这一年起,“爱心承诺”成为每年毕业生离校前的传统活动和毕业典礼上的保留议程,也成了盛夏校园里最感人的风景。
许诺容易践诺难。从第一年毕业生践诺的11人,到如今践诺近3000人,传承了十八年的“爱心承诺”不仅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反而愈发彰显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与担当。截至目前,共有2.2万名毕业生作出承诺,承诺款600多万元,近3000名毕业生来校践诺,践诺款达200余万元。
在学校学生工作处里珍藏着数本记账本。“这里记载着所有践诺学生的名字,有很多上世纪90年代毕业的学生由于工作调动的缘故没有了联系方式,人也不在绍兴,但他们中不少人在事业有成之后,还会通过其他途径转交践诺款,这点让我们非常感动。”文理学院学工部副部长王东亮说。
比如中文系98届毕业生刘杏军,在校时是贫困学生,毕业后分配在新昌县一所偏僻贫穷的山区学校,收入不高,但他没有忘却离校前的承诺,通过省吃俭用,分八次向母校汇款,最终兑现了他的500元承诺款。
“无论是一分钱,还是一百元、一千元,每一份践诺款都承载着一位文理毕业生的爱心,所以学校要做好践诺款的‘管家’。”王东亮告诉记者,学校制订了“绍兴文理学院爱心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设立专门的爱心基金账户,封闭管理,滚动发展,并成立了由毕业校友代表为成员的毕业生爱心基金管理委员会,建立了“爱心承诺”专题网站,常态性通报资金使用情况。根据每年的践诺金额,组织开展爱心奖学金评选。截至目前,已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48人。
如今,文理学子“爱心承诺”的践诺率已经超过了50%。“有的学生并不是不想践诺,而是因为找不到转交者而暂缓践诺,所以对于今年的毕业生,我们正在探索是否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移动终端支付方式,让学生践诺更加快捷方便。”王东亮告诉记者,与此同时,校方也正在探索扩大爱心承诺的内容,比如校友不一定要捐钱,还可以为母校的学弟学妹提供就业、实习、培训等多种帮助。
绍兴文理学院德育工作相关负责人说,“爱心承诺”活动的初衷虽是资困助学,但在经历了十八年的传承和创新后,内涵不断丰富。
凡注有"浙江在线绍兴"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绍兴"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绍兴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绍兴",并保留"浙江在线绍兴"的电头。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短消息代码证:浙号[2006]00072-B011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之处,请联系管理员。凡标为原创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