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 > 人文 > 人文讲堂 正文

点赞劳模丨杨守和:三十三载医线守 潜心俯首仁术和

发布时间: 2017-02-21 17:45:17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翁佳美

  人物名片:

  杨守和,诸暨市人民医院特检科主任,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温州医学院兼职教授。浙江省劳模,绍兴市优秀共产党员,绍兴市行风建设标兵,诸暨市“十佳医生”。

  劳模寄语:

  医生给病人治疗,一定要全心全意。多沉下心一点,患者的希望就多一点;多微笑一点,患者的痛楚就少一点。我喜欢这份工作,只要医院需要,患者需要,我会一直做下去。

       浙江在线绍兴2月21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翁佳美)明年,他就要退休了。

  一晃眼,这条医路,杨守和已经走了三十三年。

  自他将行医的种子深埋心底,经过半辈子的悉心浇灌,仁心与医术早已生根发芽。

  杨守和说,他只是万千白衣中的平凡一粟,行医助人是事业,更是幸运。

  超声诊断是否能看到心脏瓣膜?

  杨守和大约6岁时,身体孱弱的母亲去了趟杭州,回来之后,母亲突然开始不停地为家人纳鞋底。父亲告诉杨守和,母亲是去杭州看了病,医生说她患的是风湿性心脏病,没什么药能治。也许是母亲知道自己来日不长,便夜以继日地开始了她的“艰苦工程”,把对子女、家人的爱一针一线缝进了鞋子里。

  等到杨守和上了高中,母亲的病情日渐加重,脚肿得穿不进鞋,只能将鞋子趿拉着,一走动就气喘。但每周六下午,她还是会拖着病躯走到村口,坐在石凳上,一边等着杨守和放学归来,一边纳着鞋底。当他学医后才知道:气促、浮肿是风湿性心脏病发展到心衰的表现,已经到了临床的终末期。

  1972年,杨守和的母亲不幸病逝,家里几只大木箱放满了鞋子,从小到大垒着,还有一双未完工的鞋底,已经纳到中间最硬最难处。

  杨守和说,在母亲生病的十几年中,眼睁睁地看着她受病痛折磨却无能为力的感觉,只有他自己清楚。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能与病痛抗争的医生。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学医之路。

  从温州医学院毕业后,杨守和进入了诸暨市人民医院,成为了一名临床医生。

  1985年,医院成立特检科,引进了黑白B超机,医院领导商量着要挑选几位有潜力的医生去学习新兴的超声诊断技术,勤奋好学的杨守和成了不二人选。当时B超技术在中国刚刚起步,没有现成经验,谁都只能边实践边琢磨。

  当医院领导询问杨守和的意愿时,他若有所思地问道:“学超声诊断是否能看到心脏瓣膜?”得到肯定回答后,杨守和成为了诸暨第一代B超医生。

  而谁都没想到,这个选择成就了一个县市级医院的特检医生神话。

  “二线”医生的“一线”科研侦察行动

  特检科为辅助诊疗科室,特检医生是不开药也不开刀的“二线”医生。但在一些早期、无临床症状、临床医生无法触及的早期肿瘤的发现、诊断、定位中,特检医生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临床经验的特检医生杨守和拥有一双侦查型的眼睛。每一个小小的、可疑的病灶,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他常说,特检人员不能只当仪器的操作工,要积极开发仪器潜在价值,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1986年,一位胃部动过手术的年轻人因腹痛剧烈、呕吐入院,临床医生一时无法明确诊断。“肠子鼓胀,中间有个结,像两节藕的形状”,杨守和给年轻人做B超时,发现了这样一个毫无文献记载的特殊图像。就是这张特殊的超声图像,杨守和开始了长达15年的研究。

  2000年,杨守和总结出这种特殊超声图像的特点,并把它命名为“双藕症”,在积累了16个病例报告上报后,经文献检索证实为国内首创,“超声诊断胃术后输入襻梗阻”这一课题被评为绍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临床诊断胃术后并发症开辟了新途径。

  “杨氏按摩棒”又是另一个让业界津津乐道的发明。有一年,杨守和给一名肾绞痛病人进行B超检查时,发现病人的结石就在输尿管口,只要稍稍用点外力,石头就能落入膀胱,病人的疼痛就可以缓解。他试着用双合诊手法帮助患者,可手指太短,没能碰到结石。杨守和便自行设计了经腔道排石按摩器,让“手指”变长,并开展了“超声监视下输尿管下段结石挤按疗法”课题研究。

  如今,他所创造的挤按疗法已为上千名病人成功排石,而经腔道排石按摩器系列还获得国家专利,广泛应用于临床,大家都称它为“杨氏按摩棒”。

  2006年夏天,杨守和被派往澳大利亚进修。在与当地医生同台观摩专家做乳腺癌手术时,他发现澳洲医生为了最大限度地保住乳房,使用一种叫“乳腺肿块定位针”的钩针来精准定位肿块位置,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创口,并且还有可能保住乳房。他从这台观摩手术中得到启发,于是虚心向外国同行请教。进修结束时,他的导师破例送了他几根这样的钩针。

  回国后,杨守和遇到相似的病例就试着用钩针来定位。但在实践过程中,他发现肿块在乳腺内是移动的,精准定位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他绞尽脑汁,终于设计了一块特殊的“板”——既能将肿块稳住,又能让超声通过这个“板”。有了这块“板”,原来要半小时才能完成的穿刺,现在只要10分钟。以前确诊乳腺癌需要手术切片检验,现在先用“乳腺肿块定位板”针刺抽吸活检即可确诊,最大程度上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县市级医院居然有这么好的超声科医生

  “医生给病人治疗一定要全心全意。”这是杨守和的经验之道。

  几年前,一名8岁的小孩因下肢肿、腹胀、淋巴发炎,被多家医院诊断疑患恶性淋巴肿瘤,家长伤心欲绝,后经人介绍心存一丝希望来找杨守和。杨守和为孩子做了仔细的检查,也一时无法作出明确诊断,宽慰孩子父亲后,心事重重地回到了家。劳累了一天的他顾不得休息,连夜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终于在一本国外医学刊物上看到了与小男孩相似的病例,从而佐证了他的判断:小男孩得的是缩窄性心包炎。

  第二天一大早,孩子的家长带着杨医生的诊断赶到省医院,经专家会诊,证实了孩子得的确实是缩窄性心包炎。因为诊断正确,治疗方案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小男孩很快就得到了康复。

  还有一位被广州一家医院诊断为心脏肿瘤的诸暨籍老板,被告知要尽快手术后,因为惦念家人特意回到故乡。家人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杨守和,希望他再做诊断。

  凭着高超的诊断水平,杨守和仔细检查后判断为肥厚性心肌病,这与在广州医院的诊断差别很大。为此,病人几经周折到北京找专家确诊,诊断结果竟与杨守和的完全一致。北京的心外专家惊讶地说:“没想到一个县市级医院居然有这么好的超声科医生!”

  2014年,诸暨市人民医院开设了以杨守和名字命名的超声工作室。

  针对疑难杂症,杨守和与团队的2名专家不断提升和推广诊疗技术,加强多科室合作诊疗,让更多的医务工作者专注于业务研究,热心为病人排忧解难。“杨守和超声工作室”希望用“好医生”的正能量,将“杨守和现象”扩散为“杨守和效应”。

  “只要患者需要,我会一直守在医疗战线上。”这是杨守和的承诺。

  采访手记:

  约定去见杨医师那一天,既不是专家门诊日,也不是“杨守和超声工作室”的工作日。笔者原以为杨医师不会特别忙碌,却还是在到达他超声诊室时感到了惊讶。

  下午两点还不到,杨守和就穿梭在许多个诊室之间,为来请教问题的青年医生提供指导帮助。“有问题,就找杨医师”已经成了诸暨人医超声科同事们的共识。

  这是诸暨唯一的特检科主任医师,他奔忙在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

  对病人,对同事,对身边每个人,杨医师的脸上好像每时每刻都挂着温和的笑容,柔和且关怀备至的语气让每个与他交谈的人感觉亲切。很多时候,患者最需要的就是医生温暖真挚的鼓励。

  为什么杨守和会那么“火”?也许仁心与仁术是最好的答案。

标签: 劳模 医生 编辑: 陶东烨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