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走进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带你了解最真实的精神病患者

发布时间:2017-04-30 11:02:26 来源: 绍兴晚报

  

  精神病是大多数人不愿提及的词汇,因为一部分人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精神病患者,但其实和其他疾病一样,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可能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出现持久且明显的异常,但精神疾病是可以治疗甚至治愈的。

  记者走访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了解到,目前仍有不少人存在对精神疾病的恐惧心理,讳忌就医甚至耽误了最佳治疗期;一旦被诊断为精神疾病,也有不少患者和家属难以接受,深陷于病耻感。医生表示,市民要重视精神卫生,如患精神疾病,千万不要避讳。接受正规医院的治疗,按时吃药定期复诊,很多患者是可以康复的。

  轻症忌讳求医拖成重症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的郑春美医生曾接诊过这样一个病例,“家属第一次将患者送来的时候,出现症状已经有两年多了,问家属为什么拖到现在才带患者来看,家属支支吾吾表示,觉得来精神病院看病很丢面子,可就是因为这样耽误了最佳治疗期。一开始患者症状轻的时候可以回去吃药,巩固治疗就能控制住病情,但就是因为病耻感,导致患者变成慢性病,要康复有点困难。”

  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均可出现持久且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

  也是因为一部分精神疾病危害性很严重,因而容易受到大众的嘲讽和歧视,但站在患者的角度,精神病人和所有人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不同的是他们在发病期是病人,应该受到理解和帮助,而非歧视,精神病患者治愈后,仍然和正常人一样。

  可让人心痛的是,目前仍有不少人存在对精神疾病的恐惧心理,讳疾忌医甚至耽误了最佳治疗期;一旦被诊断为精神疾病,也有不少患者和家属难以接受,深陷于病耻感。

  医生打了个比方:“就像你感冒了一样,你会去打针吃药,而不是等着它自己好,其实精神疾病也一样。它和普通的病一样,希望消除病人的病耻感,也消除他人的偏见。”

  事实上,在临床心理门诊中,大部分患者都是属于轻性精神疾病,只有少数是重性精神疾病。重性精神病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幻觉、妄想、行为离奇等症状,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等六大类,大多重性精神病患者都需要入院治疗。

  一个“罩”可能背一辈子

  在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的精神三病区,以重性精神病患者为主,70个左右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1年以上的患者,由于反复发病,和家人缺乏情感交流,所以病房里常驻的患者比较多,最长的病人已经住了15年,和其他综合医院病房不同的是,一些病人很少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

  “由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反复发病,缺乏情感交流,很多家人都放弃了,一年到头难得来探望几次,每年来一次缴清住院费,或者每个月为患者带些生活用品和衣物。”郑春美告诉记者,做医生久了,很怜悯这些患者,他们像背上了一个无形的“罩”。

  由于很多重性精神疾病都是慢性病,随着病情反反复复,这个“罩”可能需要背一辈子。家人一开始送患者进来的时候,还有信心,嘱托医务人员一定要帮忙治好,可随着反复住院治疗,家属也渐渐变得淡漠了,于是就把患者放在医院常住。甚至有出院回家的患者,由于家属的病耻感,遇到家里有结婚等一些喜事,还把患者送来医院,以免被人指指点点。

  “像伤人行为,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症状,但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患者,留下精神病人很危险的印象,就算恢复得很好的患者,即便希望减轻家属负担,还是很难找工作,而吃药、治疗都要花钱,只能靠家里人养着。”郑春美医生告诉记者,她之前还接诊过一个病例,由于部分精神疾病有遗传性,因而这位男患者家里好几个得病的,妈妈和姐姐也都是精神病患者,爸爸肺癌晚期,这个家庭可以说是苦上加苦。

  康复后社会接纳也不易

  对精神三病区的护士颜红萍来说,最有成就感的事不光是送患者康复出院回家,更希望将他们送回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有一位男患者,进来的时候情况很不理想,赌博欠下不少外债,还有精神分裂症。去年医院搞过一个绘画治疗,发现他有绘画天赋,通过绘画治疗,康复得很理想,出院后,家里帮他找了一份工作,在社区出黑板报。”颜红萍说,这位患者和家属现在还会给医生反馈,说恢复很好,家庭也维护住了,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每当听到这种消息就会觉得付出还是值得的,希望能有更多的病人融入社会,这样复发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而在医院,康复活动、职业技能训练也是一部分病人每天治疗的内容。“在病人病情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会带他们做一些手工制品,进行展览或义卖。”护士颜红萍告诉记者,之前还教病人进行垃圾分类,尽量不让他们与社会脱节,也希望他们康复后尽快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大部分现实是,精神病患者即便康复了也很难被社会接纳,不少企业不愿招收这类员工。

  “即便我们在出院时再三向家属强调,控制病情的关键是在家定时服药,及时回医院随访,根据患者的症状调整药量,但还是有很多家属觉得有这个毛病不能让人看出来,怕吃药会被别人看出来,所以在家随意停药,也不到医院随访,这些因素都不利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颜红萍说,有的患者在出院前,对未来的生活有积极的打算,但出去找工作处处碰壁,只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而这样对疾病康复也不宜。2014年单位曾组织去中国香港参观过,他们有专门的社会工作者定期关注出院患者的康复情况,也有专门为康复的患者介绍工作的机构,而在内地,这些机构还有待完善。

  如何做好精神卫生防治?

  “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精神病患者,我们身边也有,常要向一些亲戚朋友解释,精神病不是疯子,很多病人很有趣,他们当中善良的是大多数。”郑春美医生告诉记者,只要不在发病期,不少患者和常人无异,讲话时会开玩笑,有时候还会主动关心我们,下班时问我一声是不是要走了,等恢复好了,到医院随访的时候也常常来病区问候一声,这种认可,常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事实上,现代社会压力较大,人们常有情绪波动、焦虑甚至抑郁的情况出现,如果不注重自我调节,会引发精神疾病。据媒体报道,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已高达17.5%,其中重性精神障碍发病率高达1%,比许多身体上的疾病都要高。

  如今,看心理问题的人数也较早年有所增多,主要是亚健康人群、心理有问题的人群占的比例很高。“有研究表明大概70%的人群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会遇到很多困难,产生焦虑、抑郁、强迫,或者是心理应激方面出现问题。”医生呼吁,精神疾病的种类很多,除了症状较为明显的重性精神病,很多人睡眠不好、情绪不对、行为不对,或者跟以前的性格有较大变化,都有可能是精神方面疾病引起的症状,因而发现自己或家人有这方面的隐患,一定要积极寻求治疗。

  “有病了就去治,千万不要避讳,接受正规医院的治疗,按时吃药、定期复诊,很多患者是可以康复的。”

  作为普通人,同样要关注自身的精神卫生。医生告诉记者,精神卫生是指研究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康复。一方面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早发现、早治疗,另一方面促使慢性精神病者的康复,重归社会。

标签:精神病 医院 患者 编辑: 陶东烨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