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初心不改 齐心协力 沉寂30年后南山乱弹再上台

发布时间:2017-07-17 14:17:09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程哲 叶婷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浙江在线月17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程哲 叶婷婷)夏日的夜晚,新昌县儒岙镇南山村的村口显得格外宁静。走过幽静的古桥、古井、竹篱人家,转过几条青石小巷,来到村中央,大会堂通明的灯火,在黑夜中格外吸引人。走近大会堂,随着叽叽咕咕的人语声越来越近,里面密密麻麻的人群开始显现在眼前。突然“铛”的一声响彻夜空,一阵锣鼓声响起,南山乱弹的好戏就开始上演了……

  连日来,在南山村的大会堂里,该村解散了近30年的戏班子又重新登台,利用夜间空余时间,排练当地的地方戏曲——南山乱弹。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听说又要唱戏了,总会提前来到大会堂,在茶余饭后聊聊家常、说说“乱弹”,等待演员们登场。

  初心不改为一声叫好

  “为臣忍字从头起,如今方知忍字强……”7月15日晚上8时许,73岁的王启光身着蟒袍,头戴盔头,在舞台上步伐稳健,紧拉慢唱,和他的新老搭档一起,演了一出南山乱弹版的《九江口》。

  舞台上演员们的精彩演出,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台下之前还在聊家常的村民们逐渐安静下来,专心观看台上的表演,不时还有人拍手叫好。

  “我17岁时,就开始唱南山乱弹了。现在老了,唱不好!”半小时前,在后台狭小的化妆间里,王启光正和戏友们挤在一面小镜子前化妆。虽然嘴上说得有点满不在乎,化起妆来却一丝不苟,对着镜子左顾右盼,仔细装扮,似乎想把脸上的皱纹都融化在浓妆里。

  随着锣鼓声响起,演员们先后上场,王启光还在狭窄的后台穿着戏服,来回走着台步,进行上台前最后的排练。

  同在后台的,还有南山民乐队的“导演”王国枢,也是王启光的同门师兄。尽管平时经常排练,演员们每次上台前,王国枢还是会在后台来回穿梭,检查演员们的妆容,指导一下戏里的动作、唱腔、神态。虽然已经81岁,头发早已斑白,王国枢的容貌依旧清秀,双眼炯炯有神。聊天时,总是还未开口,笑容已经挂在了脸上;但一讲起南山乱弹,或者指导他人唱戏时,温文尔雅的王国枢又总是一脸的严肃。

  “就是要让别人说声‘好’!”说起唱了一辈子的南山乱弹,王国枢说,他们这一辈的艺人,唱戏时最想听到的就是观众的叫好。

  齐心协力“乱弹”焕发新生机

  “乱弹”出现于清代花部戏曲声腔兴起时期,泛指清代康熙末年到道光末年的一百多年间新兴的传统地方声腔剧种。

  “据老一辈人讲,南山乱弹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了!”南山民乐队的团长王孟超告诉记者,南山乱弹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曾经也是村民出去“讨生活”的一种手段,在村里村外都非常受欢迎。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南山乱弹开始衰落,有近30年没有再登上舞台演出。

  岁月流逝,老一辈的艺人逐渐老去,南山乱弹却没有新人来传承。眼瞅着“宝贝”要失传了,村里的老艺人们不甘心,村两委班子也不愿意。

  “3年前,村里的老艺人们有这个想法(重拾南山乱弹),但乐器、服装几乎都没有了,我就出钱买了道具,然后村里喜欢唱南山乱弹人走到一起,组建了南山民乐队。”王孟超说,就这样,在多方努力下,3年前,解散了近30年的戏班子又重组起来,不仅有老一辈的艺人,也有年轻新鲜的血液。尽管大家都没有报酬,许多成员还是愿意在劳动之余,抽出时间学习、表演南山乱弹。而今年在儒岙镇农民文化节上的成功演出,不仅让王孟超对南山乱弹充满了希望,也让队员们排练南山乱弹的劲头更足了,连日来,几乎每晚都会在村中的大会堂里进行排练。

  据悉,南山村文化底蕴深厚,为新昌南部山区不可多得的千年古村,也是唐诗之路和徐霞客古道的重要节点,在2015年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历史文化名村。为助推历史文化名村建设,儒岙镇十分重视、支持南山村对地方戏曲南山乱弹的挖掘,村两委班子也正在积极协助老艺人们收集、整理南山乱弹的老剧本,便于老艺人们手把手传帮带,以老带新,把南山乱弹传承下去。

标签:新昌 乱弹 编辑: 干婧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