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公益讲课+微信直播 嵊州女老师让传统竹编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7-08-19 10:53:54 来源: 绍兴晚报 李苏英 裘冬梅

  “这个继续挑、压、编,手中的篾丝就经纬交织,有了竹编最初的模样,然后大家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让作品更鲜活。”近日,在绍兴市尚澜荟课堂,骆玲萍正在进行公益授课,讲解国家级非遗——嵊州竹编的前世今生,并现场教学员一起编织作品。

  今年44岁的骆玲萍是嵊州剡山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也是该校“剡编竹艺”坊坊主。为了传承竹编文化,她经常公益讲课,微信直播,“活化”传统竹编,让一件件竹编作品有了新创意、新面孔。她编的《剡编竹艺》课程,先后获得浙江省美术优秀拓展课程、绍兴市基教类课题一等奖、浙江省地方课程评比一等奖等荣誉。

  嵊州竹编有2000多年的历史,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嵊州竹编曾经有过辉煌,但如今竹编离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了。如何唤起世人对传统手工艺的美好怀念,继承并活化传统,这是骆玲萍多年来追求的目标。

  骆玲萍的老家在嵊州市石璜镇徐家培村,上世纪80年代,当时村里有个竹编厂。村里的马路上、溪滩上经常晒着一把把剖好的篾丝。厂里经常编“鹅篮”,那篮子像只大白鹅,从那时起,她就喜欢上了竹编。

  2015年,剡山小学成立竹编工作坊,推广国家级非遗项目——嵊州竹编,骆玲萍担任“剡编竹艺”坊主。其实,她早在2008年就开始搜集一些非遗项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包括嵊州的越剧、陶泥、溪山第一楼、亭台楼阁、民乐、古建筑等等,她一直在努力寻找一条非遗文化和美术教学相结合的路子。

  担任坊主后,骆玲萍开始了马不停蹄地走访。她来到嵊州各乡镇的竹编厂,拜访竹编老艺人、非遗传承人;跑到东阳收集竹编资料,参观竹编博物馆。坊主的角色,让她埋在心底的竹编情感彻底释放了出来。

  这两年,骆玲萍不仅收集资料,编写教材,还经常去上公益课,让更多的人了解嵊州竹编。在课堂上,她在传授传统编织技法的同时,还鼓励学生在作品中添加新元素,发挥自己的创意、情感和生命的感悟力,要“活化”传统竹编。短短两年时间,骆玲萍已经在绍兴多地和外地讲授《剡编竹艺》课程。

  今年7月6日,骆玲萍在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做了一次活化非遗传统竹编的微信直播,她主讲的题目为《活化非遗传统竹编滋养学生核心素养》,围绕“非遗美术教学的意义”“非遗美术教学的精彩案例”“优秀的竹编作品解读”这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得到了美术界专家们的一致肯定。

标签:公益 微信 直播 编辑: 干婧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