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八旬老人编书忆乡愁《乡恋湖塘》展十里湖塘历史风貌

发布时间:2017-09-04 14:58:46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绍兴频道9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许益萍 郑晓玲)“湖上菱歌,门前渔唱;十里稻香,半村酒熟。”这是写在湖塘七尺庙山门前的一副楹联。正是这副楹联,让李基阳远在美国多年的堂姐魂牵梦萦。在给李基阳的信中,堂姐这样写道:“这副楹联勾起了我对故乡田园风光的无限遐想……”

  一副对联就能让海外的游子与故乡有扯不断的情思与记得住的乡愁。如今,在湖塘街道湖塘村面临整体拆迁并重新开发的当下,受到堂姐来信的启发,退休多年的美术老师李基阳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一笔一画,亲手绘制了从民国以来的湖塘村128个值得纪念的景点,并将其编撰成书,取名《乡恋湖塘》,一展十里湖塘的历史风貌。

  八旬老人的500多个日夜

  “镜水寺、龙庆庵、湖塘渔场旧址、光亚小学旧址、西跨湖桥、同堰桥、湖塘花边社旧址、七尺庙……”2.6米长的画卷徐徐展开,湖塘村128个景点沿着十里湖塘渐次出现在记者眼前。白色的素描纸微微泛黄,每个景点上方都贴着一张打印出来的景点名称。

  “比如这个七尺庙,古称‘贺秘监祠’,是唐后期为纪念大诗人贺知章而建,清光绪年间重建……”说起书中记录的景点,李基阳滔滔不绝,就连哪个景点编号多少,他都一清二楚。

  这般熟悉背后究竟花了多少心血?

  李基阳是土生土长的湖塘人,对湖塘的山山水水最熟悉不过。虽然现在住在柯桥,但30多年的湖塘生活早已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2016年,随着湖塘村拆迁的步伐日益逼近,李基阳突然想到应该为家乡留下些什么?这也促使他最后下定决心绘制湖塘的历史风貌。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湖塘的景点,在过去的500多个日夜,年过八旬的李基阳每周都要回湖塘,一边凭着自己的记忆作画,一边实地考察验证。“一旦记忆模糊了,或者画得和实地有出入,我就擦掉重画。”

  群策群力完成《乡恋湖塘》

  湖塘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十分浓烈。李基阳的举动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每次回湖塘,妻子总是默默陪在身边,与他一起走街串巷,拜访村内的老人,查看现存的景点。

  94岁的湖塘活字典胡光国老先生、93岁的七尺庙老院士王建堂,以及曾就读七尺庙如今尚健在的李基阳两位90多岁高龄的哥哥,这些老人生于斯、长于斯,对湖塘的山水与人文变迁颇为熟悉。“他们为我编写这本书提供很多宝贵的资料。”李基阳说。

  除了老一辈的帮助,年青一代也付出了不少心血。“工作之余,女婿为我拍摄了沿塘立面图,我的一个学生为我提供了策划印刷服务。”李基阳说,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努力,更是热爱湖塘的人,一起为保留湖塘的山水和人文历史做出的努力。

  今年6月,经过众多湖塘人的共同努力和无数次的修改后,这幅2.6米长的画作和《乡恋湖塘》一书最终完稿。

  十里湖塘的精髓不可丢

  湖塘的地理民居很有特色,自古有“湖塘三龙”之说:站在西跨湖桥上纵目东眺,中间十里鉴湖,碧波滔滔,为“白龙”;南岸会稽山脉十里山峦,万绿参天,为“青龙”;北岸沿湖十里村居,黛瓦相接,为“乌龙”。

  “湖塘人对湖塘是有深厚感情的,大家都希望未来重新开发的湖塘,能够保留原汁原味的十里湖塘的精髓。这是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沉淀,也是成千上万湖塘人的共同努力留下的宝贵财富。”李基阳说,而原住民是能够让十里湖塘的品牌持续打响,是十里湖塘的生命力继续延续的核心。

标签:十里湖塘 乡恋湖塘 编辑: 金汉青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