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绍兴“赤脚医生”李兰娟领衔完成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发布时间:2018-01-09 15:29:32 来源: 绍兴晚报 钟宏娇
李兰娟(中)在颁奖会现场 (新华社发)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举行,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领衔,联合11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做教师还是医生偶然选择改变人生

  1947年,李兰娟出生于绍兴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深情地回忆说,1960年,14岁的她从夏履小学毕业,被保送到绍兴三中。当时正遇“三年困难时期”,没有家长陪伴,她和同学吃过晚饭后从夏履出发,坐夜航船进城,第二天早上到绍兴,找到学校报到。3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被“杭高”录取。

  李兰娟的第一份职业是教师。高中毕业后,夏履镇把她要回来做了老师。“干了3个月,我做得有滋有味。”之前,因为看到周围老人腰背痛的很多,她到省中医院学了针灸,回来后免费为乡亲们扎针,并在当地小有名气。不久,大队筹办农村合作医疗,大队支部书记提出请她回去做赤脚医生,公社党委书记却不肯放人,理由是学校也缺教师啊。争执不下,公社党委书记说,让李兰娟自己做决定吧。那时教师一个月有24元工资,在当时算比较高了,而赤脚医生要和农民一样记工分,公社党委书记以为李兰娟一定会选当教师。谁也没想到,李兰娟最后选了赤脚医生。“其实我当时思想也激烈斗争过,但做针灸时,老百姓那种真诚的感激打动了我,我想做赤脚医生可以为更多的百姓解除病痛。”很偶然的选择,绍兴也许少了一位特级教师,但几十年后中国却多了一位院士,李兰娟的从医之路从此开启。

  赤脚医生与卫生厅厅长继续着农村卫生工作

  个性决定命运。要强的李兰娟走到哪里做起事来都有一股“狠”劲。当时中国正创造性地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全队1300多人,共筹得资金1300多元。为了省钱,她请了当地五六个懂中医的村民一起上山采药。流感袭来时,她煎了预防流感的中草药,一户一户发下去。一有空她就背个药箱,一个上午跑两个生产队,直接到田头给村民看病。上门给老人扎针灸,给产妇接生。在一天天的摸索中,一个只学过针灸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熟练的全科医生。

  她的工作还涉及公共卫生领域,血吸虫病来了,她带领村里的妇女一个个查钉螺,挨家挨户把村民的大便标本收集上来,做大便孵化检查。她清楚地记得,那一年,1300多个村民中,查出260多个血吸虫阳性者。在给他们治疗的过程中,她也练就了一手静脉针绝活,这令她至今仍颇为得意。

  而所有的这些农村卫生工作,在30多年后的今天,被重新提了出来。1998年,她出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后,李兰娟的很大一块工作都与此有关,差别无非是将这些具体的工作变成了更完善的制度。

  十年磨一剑攻克了人工肝技术

  做了两年的赤脚医生后,1970年,首届工农兵大学生招生开始了。因为良好的口碑,李兰娟被大队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学习。她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毕业后,她留校做了传染科医生。

  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李兰娟接触到了大量的重型肝炎患者,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突然患上重型肝炎,导致肝功能衰竭,常常熬不到一个月就死亡。“病人家属跪在我的面前,哭喊着:‘李医生,救救我的儿子!’而我作为医生竟然束手无策,这让我很痛苦。”她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很偶然的事件让她找到了突破口。那是1984年,一名纺织女工昏迷不醒住进了医院,由于病人没有小便,可以直接判断是肾脏出了问题。医生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法进行抢救。但随后两天,病人黄疸出现了,李兰娟和她的同事们考虑是肝肾综合征引发肝炎,即肝功能衰竭引发肾功能衰竭。经过一周的血液透析治疗后,病人奇迹般地好了。

  这个病例给了李兰娟极大的启发:血液净化技术肯定会对重型肝炎有帮助。为了完整地构建人工肝支持系统,李兰娟于1986年以“人工肝治疗肝炎”的课题申请了青年科研基金。此后10多年的时间里,她带领课题组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1996年,该课题通过了全国专家的鉴定,被一致认为该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我国肝炎治疗高病死的难题。1996年,课题组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后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断的失败中,很多人都失去了信心,但李兰娟不肯服输,她说:“我认准了死不回头,难题来了就一个个解决,总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从“赤脚医生”到院士

  在1月8日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领衔,联合11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这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教育行业“零的突破”。李兰娟在获奖后表示,项目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果,也是证明我国医疗水平在国际上地位不断提升的成果。

  李兰娟是绍兴人,1947年出生于绍兴夏履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她曾回到当地做过两年的赤脚医生,后被推荐进入浙江医科大学学习。

  作为一种新亚型流感病毒,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首次出现。病毒来势凶猛,重症患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项目组在5天内确认了这起重大突发疫情病原是一种全新的三源重配H7N9禽流感病毒,对外公布病毒基因序列,为全球共同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随后的研究中,李兰娟团队率先发现活禽市场禽与患者的病毒基因同源性高达99.4%,证实了活禽市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源头。在此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国家大规模关闭活禽市场,减少了人感染的风险,迅速控制了疫情传播。

  团队还首次揭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病毒在人肺组织中复制力强,是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导致患者重症和死亡的关键原因,为救治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然而国际上一直缺乏对“细胞因子风暴”治疗的有效手段,李兰娟创造性地将李氏人工肝用于人感染H7N9重症患者的救治,还创建了抗病毒、抗低氧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抗休克、抗继发感染(“四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微生态平衡(“二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显著降低了病死率。

  “在病原发现后两天内,我们就成功研发了检测试剂。检测试剂在3天内推广至我国31个省市,5天内至周边各国,7天内由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李兰娟说,“这标志我国在该领域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

  在团队的联合攻关下,我国首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种子株研制成功,打破了我国流感疫苗株必须依赖国际提供的历史,填补了我国流感疫苗种子株自主研发空白。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新发传染病防控史上第一次利用自主创建的“中国模式”技术体系,成功防控了在我国本土发生的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为全球提供了“中国经验”。世界卫生组织在此前评价,中国传染病防控体系堪称“国际典范”。

标签:李兰娟 国家科技进步 特等奖 编辑: 徐添城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