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 > 圈子 > 圈子故事 正文

有这么一段在东和相传了几百年的老腔调

发布时间: 2016-12-23 00:41:50 来源: 华影文化微信公众号

  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伴着此起彼伏的吊嗓声,渗透在诸暨十里坪村这个风景奇美的小村庄,蒋桂凤又开始了她一天忙碌的生活。蒋桂凤是诸暨西路乱弹省级传承人。舞台上那慷锵有力的一招一式,是她坚持西路乱弹70年之久的见证。

  诸暨西路乱弹,是明末清初南戏在传播中融入诸暨地方官话、民间俚曲,发展、衍变形成的乱弹剧种。丰富的内容,鲜明的个性和广泛的影响组成了西路乱弹的主要特点。追溯诸暨西路乱弹的历史,可以大致确定乱弹形成于清顺治末年到康熙三十四年以前的四五十年间。这说明,西路乱弹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分钟的华丽的背后是十年的坚守与付出。蒋桂芳几岁时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西路乱弹,戏曲的基本功练起来非常艰苦,唱腔难学难记,蒋桂芳一唱便是70年的光景。当时同她一起学习的师哥师姐不在少数,而能像她从小坚持至今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西路乱弹也慢慢淡出公众的视野。 2011年6月,西路乱弹正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乘着这一东风,市文广局经过调研,决定将西路乱弹传承基地设在曲艺氛围相对浓厚的十里坪村,并给予各方的支持。基地设立后,村里成立了艺术团,特地邀请蒋桂凤蹲点指导,开始排练折子戏。蒋桂凤来到十里坪村,召集了一群农民,他们白天务农,晚上便跟着蒋桂凤有模有样的操练起来,他们要为十里坪的所有乡亲准备一出“精彩好戏”。虽然他们没有专业的功底,但在蒋桂凤看来,这也是对西路乱弹的一种传承形式。

  诸暨乱弹以[三五七]、[二凡]为基本唱腔,部分剧目演唱扬调或调腔徽戏以演唱西皮二黄为主。有吹打曲牌数十字。以笛定调,分尺调及正宫调两种。表演剧目多以家庭题材为主,传统剧目有《双贵图》、《日旺牌》、《铁灵关》、《双鱼坠》、《紫薇亭》、《九件衣》、《药茶记》、《散潼关》等。 蒋桂芳将自己一生所学的乱弹功夫,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自己的徒弟,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吸引、培养更多的年轻人热爱西路乱弹这门艺术,让西路乱弹这一文化遗产代代有传人。

  描眉、画眼、胭脂、朱唇、扮相,精致的头饰,华丽的戏服,演员们在后台忙碌的身影,几个小时的精心装扮,只为那台上几分钟的昙花一现。蒋桂凤为乡亲们准备的一出好戏终于拉开帷幕。诸暨西路乱弹,生旦净末丑齐登场,浓墨重彩的扮相,高亢激昂的唱腔,字正腔圆的念白,精湛激昂的表演赢得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盛宴。

  诸暨西路乱弹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它三百年的历史,折射着诸暨本地民俗习惯,政治社会状况,方言、戏曲和地方史的变迁,是记录越地文化的重要载体。挖掘这一地方剧种的历史存疑,深入梳理它的发展脉络,继承他的优秀传统,对于研究和借鉴地方戏剧、本地历史、民俗民风都具有重要意义。 西路乱弹,已然成为诸暨重要的活的文化遗产,成为诸暨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诸暨重要的文化品牌。而蒋桂凤则是诸暨西路乱弹领域的一位活神仙,她依然坚定的走在一条传承西路乱弹的道路上,70载风风雨雨,无怨无悔。

标签: 编辑: 金燕翔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