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 > 生活 > 民生帮办 正文

爱玩爱写爱公益 绍兴七旬老人还做年轻人的知心爷爷

发布时间: 2017-01-04 10:25:01 来源: 绍兴晚报 严竹萍

  那天,天下起了小雨,朱祖培还是出了门,他要从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城南街道南江枫林小区的家赶往东浦镇,寻访当地的三山及泗龙桥等,为他坚持写了三年之久的《零籽苟碎话绍兴》系列文章收集素材资料。

  其实,朱祖培1944年出生,今年已是72周岁了。可他有颗闲不下来的“年轻”的心,用他自己的话形容就是“动手动脚动脑子,爱玩爱写爱公益”。

  只要不外出,一天中书房是老朱待得最久的地方了。走进他的书房,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主人必定是位爱书、爱阅读之人,书柜占据了一整面墙,玻璃柜门后,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各类书籍。

  爱好文学常“深耕”

  从东浦回来后,朱祖培开始动笔,随后将这篇经过实地走访、求证后的文章发到了绍兴某论坛上。如今,他发布于该论坛上的《零籽苟碎话绍兴》系列已经发到第六十一篇。朱祖培说,近几篇的内容都是有关陆游的,“陆游系列从写沈园开始,想把绍兴与陆游有关的遗迹遗址都走一遍。”

  老朱一直爱好文学创作,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时常给电台、广播站等投稿。乃至退休后闲下来了,他的笔头也没停下。4年前,他特地学习了一些有关操作电脑及在网络论坛上发帖等方面的知识,然后自己在绍兴本土的论坛上申请了ID“师之竹”,并开始发表自己的文章。

  朱祖培告诉记者,在绍兴论坛上自己主要发布的《零籽苟碎话绍兴》系列介绍绍兴的风土人情、历史沿革等,也有小部分是个人感悟,再加上在另一大型论坛发表的以时政性评论为主的文章,他已发表了近13万字。

  对于每一篇文章,朱祖培都做到一丝不苟,在确定好主题后,先是收集相关资料,再经过实地走访、向当地人打听询问,拍下照片,回去后写稿,还要经过多次修改。“只有经过实地寻访,才能了解到我收集的资料是否准确,现在的情况是否有变化,一定要严谨才行。像东浦的行宫山、韩家山和石堰山三山,之所以有名,就是因陆游曾在此生活过,且是他在故乡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写出诗篇最多的地方。还有廿眼桥,也是他描写过的。再远我也要实地走访。”

  要说朱祖培现在比没退休前还忙一点不为过,有时候为了求证,还要赶往上虞、诸暨等周边县市实地踏看。“基本上一篇2500字左右的稿子,从收集资料、实地走访求证、写稿、修改,最后发布到论坛,至少要花费两三天的时间。”近期他还打算写一位孙端镇的曾在抗战时期组织过游击队的历史人物,已经到访孙端镇两次了,还找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老家与后代。

  而在论坛上发表的有关时政的评论文章,则总是结合热点时事,站在中立客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朱祖培说,这类文章自己第一篇写的就是《守住人格底线,做一个爱国者》。此后,他还关注过医患关系、盲道问题等等。

  手机微信“玩”得溜

  每周五,朱祖培会在微信朋友圈上发表自己的一篇原创随笔,内容涉及生活感悟、对年轻人的启示等等,每次总引得“圈”中朋友们的点赞。浏览一遍他自2014年开始发布的朋友圈信息,基本都出自他的原创。两年多下来,120多篇朋友圈“随笔”,平均每篇500字,也创作了6万多字了。

  朱祖培说,2014年自己原先用的手机坏了,儿子给买了一只新的智能手机。看到周围的年轻朋友都在用微信将自己的生活状态发在朋友圈,闲不下来的他决定也要学会用微信功能。

  最开始的两三次,作为“试水”,朱祖培发的是较为简单的警句名言,但他总觉得“不过瘾”。“不如自己原创,将自己想表达的看法、点滴感悟记录下来,与朋友们分享。”此后,不管是看书时、旅途中还是平时的生活中,所产生的切身感悟都会成为朱祖培“随笔”的素材。

  其中有一篇随笔,朱祖培谈的是《安度晚年与子女的关系》,他写道:“退休后,活动场所由工作岗位转为家庭,注意力也随之转到家庭成员上。由于对家庭的关注多了,彼此间发生矛盾的概率也增大了。”朱祖培给出的“秘方”是,“老人首先得学会‘自私’点……先把自己照顾好……只有自己身体健康、乐观愉快了,子女才不会过于牵挂,让他们能安心工作。其次要尊重孩子……随着子女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后,家庭的重心变成了夫妻小俩口和孩子……子女们的事尽量少掺和,适当的时候提一下就可以了。”再次还有隔代教育问题,“关键是老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定位,千万不要夺孙辈们的父母之爱,要做亲子之爱的润滑剂。”获得了不少朋友们的点赞与评论。

  甘做年轻人的“知心爷爷”

  而在周围邻居、相熟的社区干部们眼里,朱祖培不仅写得一手好字、好文,更是个热心人。像在2010年世合赛期间,他曾是社区合唱队最年长的队员。

  朱祖培爱好广泛,除了文学外,年轻时也喜欢唱歌、唱京剧。“那时社区要成立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合唱队,这不仅能展现我们社区居民的面貌,也有利于邻里们互相联络感情,所以我就参加了,是当时合唱队年纪最大的了,但我还能为社区出这份力。”

  社区里的宣传栏、黑板报前,时常能见到朱祖培忙碌的身影,他用毛笔或是粉笔,定期更新着,将结合时事、紧跟形势的内容通过毛笔、粉笔传递给社区居民。

  因为朱祖培一直热心社区公益事业、乐于为居民服务,成了社区的“编外工作者”,除此之外,老朱还是10多个年轻人的“知心爷爷”。老朱说,自己喜欢结交青年朋友,与他们谈学习、谈工作、谈理想。“我与年轻人是互相学习,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热情、活力,还学会了电脑、智能手机这样的新鲜事物。”

  老朱用微信朋友圈拉近了与朋友尤其是年轻朋友们的距离。他的微信中,有三个“年轻”微信群,除了他,其余都是他的大学生朋友。“除了社区干部,结交的年轻朋友大多是大学生志愿者,与我经常有来往,时常会联系。”老朱会与他们推心置腹地聊学习、工作,也会告诉他们切勿好高骛远、可以先就业再择业等等,大学生们也信任他,愿意与老朱诉说自己遇到的困惑、碰到的困难。

标签: 老人 知心 编辑: 陶东烨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