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行走乡村?丨白雁坑村: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蝶变

发布时间:2018-07-02 11:44:59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苗丽娜 金汉青 顾蓉佳

  浙江在线绍兴频道7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苗丽娜 金汉青 顾蓉佳初夏时节,身处嵊州市通源乡白雁坑村,这里的宁静把人从都市生活的喧嚣中抽离,仿佛置身于一片世外桃源。沿着古朴蜿蜒的游步道前行,扑面而来的空气沁爽怡人,忍不住多呼吸几口;远处,一片浩瀚的绿色与蓝天相接,起伏的山峦、苍劲的香榧树,都为这座古老的小山村增添了一丝灵气。

  “千年香榧林,万年巨石阵”,白雁坑村位于离嵊州市区35公里的西白山北麓,位于绍兴市最高峰的山腰处,海拔700米左右,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地质遗迹资源。几年前经国土部门地质调查分析,白雁坑村被认为是亿万年前在火山喷发、地壳抬升、山体崩塌等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独特的地质景观,于是,白雁坑村“亿年火山岩”的名气迅速传播开来。

  现在,白雁坑已经成为了周边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来这里“走古道、赏榧林、品香茶、游农家”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向往。

  曾经,白雁坑村也曾戴着落后的帽子。只有找准路子,才能迈开步子,白雁坑村有着自信的方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我们白雁坑村是全国首家地质文化村,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质遗迹资源,也拥有丰富的茶叶、香榧资源。”通源乡党委书记郑海果告诉记者,他们致力于把宝贵的生态资源转换成丰厚的生态财富,拓展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让白雁坑村成为美丽乡村助推美丽经济的样板示范村,让村民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所带来的“美丽经济”。

  白雁坑村有一条长达3000米的游步道,将香榧林、巨石阵、高山湿地等特色景点串珠成链,独特的风貌,让游客如痴如醉。而这条原本坑坑洼洼的山路,是白雁坑的村干部带领村民们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打造而成的,更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修建游步道用的石头,居然都是大伙儿从四五百米以外的地方运进来,再一块块搬到山上的。

  “之所以舍近求远搬石头上山修路,是因为白雁坑村是地质文化村,每一块石头都是独一无二的景观,不能就地取材。”白雁坑村支部书记钱秋华告诉记者,大家齐心协力建设村子的精神,令他颇为感动。

  美丽,带旺了白雁坑村的人气,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家门口致富的机会。村民洪小赛便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直接受益者之一。“村子环境变美了,生意自然而然就旺起来了。”洪小赛的民宿今年年初才开张,但生意一直火爆的不行,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民宿内的18个客房早早被游客们订光,除此之外,洪小赛还要接待近百名游客吃饭。在白雁坑村,已经有民宿17家,床位230张,全年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次,年带动农民直接增收300万元,同时带动农副产品增收1500万元。

  日益增长的旅游人气,也让村民们开始思考,如何把家门口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在白雁坑村,到处可见到香榧树,这颗被村民亲切称为“摇钱树”、“子孙树”的植物,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树种,也是白雁坑村民的主要产业和收入来源。

  郑海果告诉记者,从前,由于白雁坑村海拔高,交通很不便,是简单粗放地靠山吃山,种了香榧,将青果卖给加工厂,种的茶叶,产品附加值也很低,不太值钱,村民的年收入也不超过2万元,收入十分有限。如今,依托地质文化乡村游和民宿经济,靠山吃山也‘吃’得越来越有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

  看着自己亲手种植的香榧变成了一张张人民币,村民马樟华始料未及。“白雁坑村地处西白山主峰,为香榧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地理条件,这里出产的香榧壳薄、肉质饱满,吃起来香味浓郁。”正是看中了白雁坑香榧这一独特的优势,马樟华放下了自己原本经营还不错的宾馆生意,一心一意销起了土特产,如今他打造的品牌已成为绍兴市老字号。他告诉记者,自己种有香榧1500亩,现在一年的净利润在30万左右,还有很多小榧树刚刚种下去,今后的收入将更加可观。据悉,白雁坑村年产香榧干果约20万斤,产值2400万元。

  借着“美丽西白山区块”建设的契机,白雁坑村从一个破旧无名的小山村,到一个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大村,仅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不但实现了旧村换新颜,也打通了村民的致富道路。

标签:行走乡村 白雁坑村 美丽经济 编辑: 徐添城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