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这波冲击会从哪些方面给中国汽车企业带来影响?
易俊丰:汽车作为可选耐用消费品,影响其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由金融危机导致的人们对未来可支配收入水平下降的预期,是造成今年4月以来汽车消费疲软的主要原因。我们留意各大媒体网站,工薪阶层当前探讨最多的就是全球经济危机下的裁员风险。
陈赛:从销售来看,我觉得金融危机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观念影响很大,从美国的情况来看,消费者购车需求肯定是存在的,只是很多人推迟了购车计划,或者抛弃了传统油耗大的产品转而购买经济型汽车。从我国的情况来说,现在消费者的观望心理明显加重了。
商玉贵:首先是人民币升值。除了对美元比较稳定,目前人民币对欧元等其他货币都处于升值状态,这样直接增加国外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其次,国外很多购车者是用信贷方式买车,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各国的金融贷款纷纷缩紧,直接影响购买行为。另外,金融危机使消费者有恐慌心理,实际购买能力下降。
《第一财经日报》: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冲击和对美国以及欧洲的冲击有什么不同?
陈赛:我认为主要是程度上的差异。欧美社会是消费社会、信贷社会,基本上靠金融支撑着,金融行业一有风吹草动,对整个经济,包括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就很大。
而我国社会还是储蓄型的,只是大家不知道危机会持续多久,观望的气氛比较浓厚。其实关键还是消费信心的问题。虽然汽车销量前几个月不景气,但还没有哪家汽车企业撑不下去了。如果我国的内需被激发起来,我觉得汽车行业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复。
赵英:首先中国仍然是一个增长的市场,仍将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这是由中国的经济发展决定的。而且,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不会由于此次经济危机而发生变化。
易俊丰:中国与欧美乃至日本汽车消费市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中国目前还处于轿车消费的初级阶段,与欧美日成熟消费市场不可同日而语。暂时的经济危机只是延迟中国当前轿车消费,经济一旦好转轿车消费仍将恢复。简而言之中国的轿车消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