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重点大学的王加亮们,在省属普通高校的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就更大了。
王晋读的是湖南株洲冶金学院,4年大学读下来,花了家里4万多元。2009年,王晋大学毕业时,家里欠下了3万多元的债务。
“为了还清家里的债,我一出学校门就四处找工作。”电话中,王晋告诉记者,他去了广州、深圳,托关系、找老乡,就是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王晋不甘心,辗转在珠三角继续边打些短工边找工作。“我父亲给我打电话,感觉我说话都没力气,得知我吃不上好的就在那边啜泣起来了。”一说起这事,原本声音轻快的王晋变得沉重起来。
尴尬的“出身歧视”
张小霞对记者讲述了自己难忘的一次求职经历,她曾经应聘一家省重点中学的教师,这所学校今年只招收六所部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北师大自然名列其中,她顺利通过了初步筛选。
但是第二轮面试的遭遇给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校长的最后一个问题竟然是:“你是城市长大的还是农村长大的?”当她回答是甘肃农村时,对方明显流露出了犹豫的表情,结果没被录取,她通过学长打听,结果是校长担心她生活压力大而影响工作,并且觉得农村孩子综合素质不如城市孩子。
小江(化名)2004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2008年完成学业,进入一家军工国企,一年后选择了辞职,原来小江毕业后背负还贷压力,而这家国企开的工资太低,还贷后生活费就没了着落。“大企业里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刚开始还是培养阶段,工资低是正常,但我实在是不能等,助学贷款有期限,家里实在拿不出钱,”小江无奈地表示。
张小霞对此也深有体会:“对很多农村大学生来说,这是相当痛苦的。至少从我个人而言,一出校门,我是基本上不能再开口向父母要钱了。但是城市经济富裕的家庭则可以继续为孩子提供经济支持,让他在大城市等待机会。许多农村的孩子是等不起的。”
据专家表示,很多就业单位同等条件下,不选择农村大学生,除了一些现实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缘自一种普遍的社会认识:农村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如城市大学生。
一家私营企业的人事经理告诉记者,本来公司原来倾向于招收基层或农村的大学生,觉得他们能吃苦,但是却忽略了另外一个因素,往往这些农村孩子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读完大学就会让家里负债累累,欠着国家贷款,因此他们想尽快“赎”回教育成本,因此会为这些事情分心,影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