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
有一位父亲,他不仅仅让一岁的孩子读书经,把孩子培养到三岁的时候,孩子已经会背书经、唐诗300首、宋词、化学元素周期表,走平衡木,会滑冰、游泳等等很多连大人都不能做的事情。
这位父亲谈起自己的孩子总是引以为豪。而这个孩子表现出的“天才”,真的是好事吗?
所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最初愿望都是好的。而为什么有的家庭教育出来的效果却事倍功半或事与愿违呢?为什么有些子女却恰恰与本来最爱他的父母反目成仇呢?为什么大家都爱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就真像说的那么可怜吗?想了解天下的父母为什么可怜其实并不是很难,只要能去挖掘和分析问题的本质。如果不想做可怜的父母,自己就不要做狭隘可怜的人。你能不能做到真的爱你的孩子,就看你是希望把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还是要让孩子怎样快乐的成长。
多数父母只会按照自以为是对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去教育孩子,他们想把孩子塑造成自己心目中想要的那种形象,也就是说这些父母关注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希望和没能在自己身上实现的愿望。而没有去真的关心孩子的想法,孩子的需要。说起来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我真的很想让每一位做父母的问一问自己,那是真的吗?你们想过那样严格地塑造孩子,孩子可能失去什么吗?孩子可能失去童年最美好快乐的时光,可能有大半生的时间和自由的情感都被父母控制和束缚了,孩子失去的更可能是他本身所最亮的那个闪光点,失去了他在30岁以前,或在摆脱父母控制之前所有本应该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我们天天谈人权,不懂得爱或不知道怎样去爱孩子,孩子的人权又在哪里呢?
而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该去反思,问问自己真的去爱了吗?爱的深刻吗?望子成龙到底是为了可以今后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成就,还是真的在教育孩子。好的老师都这么说“教育是要孩子快乐地成人,而不是所谓的成才”。
爱一个人——自私的爱常会成为爱的理由,而这样的理由是别人无法反对的理由;狭隘的爱通常变成爱的借口,而这样的借口往往是推脱责任的借口。不断地给孩子带来太多伤害的时候,父母还在顽固不化地高喊着“我是爱你的”那样空而乏味、含糊的口号。
父母不能深刻地去认识自己,懂得怎样去爱的时候,不要轻易地对孩子说“我多么多么的爱你”,爱要真的很用心,要用心良苦地爱了多年以后,让孩子感动地对所有的人自豪地说——我的父母是怎样深爱着我,让那样长久的爱、值得赞颂的爱长久地延续下去吧,每个人都会为了父母的衷心祝愿而顽强地去开拓一片新天地。
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那是时代的磨难,做父母的不要把磨难变为遗憾,也不该把自己的遗憾作为伤痛的种子,更不要把伤痛的种子再次地种在下一代人的心里。爱不是错,可不懂怎样去爱却常常犯错。
爱常常太容易变成一种伤害,那样的伤害我们可能暂时是看不到的。可是你只要今天种下了一颗罪恶的种子,十年后的今天就会受到一种变相的惩罚。那时候你可能会想不通,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对我冷漠。永远不要去责怪你的孩子,孩子是你一手带大的,你的孩子有多爱你或多恨你都是在于你曾经播下的是什么样的一颗种子。
愿天下的父母不再可怜,学会怎样去爱吧!爱的透彻、深刻、长久,爱的幸福、美满、欢乐,爱的艺术、细致、宽广。
(责编: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