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频道 > 健康 > 焦点关注 正文
  •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4家涉及新西兰问题乳粉企业名单
    sx.zjol.com.cn  2013年08月04日  绍兴频道

      国家质检总局4日公布了4家进口企业名单,这些中国境内进口商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

      新西兰恒天然公司2日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经中新双方核查,现初步确定有4家中国境内进口商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

      这4家进口企业分别为: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14.475吨;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4.800吨;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进口原料乳粉208.550吨。

      据悉,这4家进口企业已对涉及的问题产品采取追溯、召回等措施。

      涉事产品或达到900吨

      恒天然2日发布这次污染消息,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更多详情。

      这家企业新西兰奶制品公司执行董事加里·罗马诺介绍说,检测显示,新西兰本地一家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3批浓缩乳清蛋白含有肉毒杆菌。这些“受污”产品总量达40吨左右。

      恒天然说,暂时没有收到“受污”产品引发的健康问题报告。

      据悉,这些可能造成服食者中毒的受污染浓缩乳清蛋白粉被提供给8家制造商,用作生产婴儿奶粉、儿童成长奶粉和运动饮料的原料,涉事产品估计达到900吨。

      样品检测耗时4个多月

      按恒天然的说法,早在今年3月,企业便发现潜在质量问题,当时对某一产品的检测发现梭菌属细菌。只是,这一菌属许多菌种属于无害,因而企业在接下来几个月里对产品样品实施进一步检测。

      直至7月31日,检测中发现了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肉毒杆菌。

      问及为何耗时这么久才发现问题,罗马诺回应,这一时间符合现代标准。他说:“我的理解是,得出这一结果所作的科学检测使用了现代技术标准。我们总想做事情快一点,但现实是,根据现有技术,要耗时那么长。”

      罗马诺说,这次污染源是恒天然在新西兰北岛怀卡托地区豪塔普工厂的一根受污染的管道。“(发现受污染后)我们立即寻找源头,确定一小段管道没有像本应该的那么卫生。”

      他说:“正在对这家工厂的更多产品实施检测。”他没有提供更多细节。

      各方正在调查污染情况

      恒天然说,已于2日告知8家客户这次质量问题。这些客户现正紧急调查,以确定产品是否受到影响。如有必要,将召回产品。

      恒天然拒绝提供8家企业和相关产品名称,拒绝说明“受污”产品销往哪些国家和地区。但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表示,受影响国家包括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沙特阿拉伯。

      《新西兰先驱报》3日报道,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认定,在新西兰销售的5批婴儿奶粉产品可能受到污染。这一部门说,涉及的品牌是达能旗下的可瑞康(NutriciaKaricare),产品是针对6个月以上婴儿的第二阶段配方奶粉。

      初级产业部分管食品安全的代理局长斯科特·加拉赫说:“可瑞康通知,其中3批存放在新西兰奥克兰市的一处仓库,另一批装载在一艘船上,另外一批存放在澳大利亚……可瑞康说,已封存这些产品,不会上架销售。初级产业部仍在核实信息。”

      加拉赫说,初级产业部已派小组前往可瑞康在奥克兰的仓库。

      我国进口奶粉恒天然占一半未公布涉事中国乳企信息

      涉及的3个企业必是乳制品大户

      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被检出的毒素会干预人体神经系统,但高温开水可以杀死这种毒素。

      “目前国内进口奶粉一半来自于恒天然,基本上所有大的乳制品企业都是它的客户。”中国奶业协会理事、广东省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国内的乳制品企业除了个别品牌从美国、欧洲购买原料,几乎没有哪家不用恒天然集团的乳粉。他介绍,我国进口奶粉主要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其中新西兰占到70%。这其中,70%又来自于恒天然。所以,在我国进口奶粉中,恒天然占据了半壁江山。在他看来,恒天然集团不愿公布涉事企业名称为了保护它们。“但这对消费者是不负责任的。”他强调,这三个企业可能是合资也可能是国内的品牌企业,但肯定是乳制品大户。

      温水冲泡奶粉或有危险

      王丁棉称,肉毒杆菌的毒性很强,这种毒素对神经系统有干预,如果中毒,整个人四肢无力、疲劳,甚至出现眼球下垂、讲话有语言障碍。中毒者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不过他也指出,这种肉毒素不耐高温不耐高酸。酸度PH4.5以下或者温度45℃就可以抑制它。如果在100℃的高温几分钟可以杀死。“一般奶粉冲泡温度是38℃左右,达不到杀毒的作用。”他最后强调,温水冲兑奶粉还是比较危险的。而至于吃多少奶粉会中毒,他则称计算不了。因为与毒素的强弱有关,而且每个人的抵抗力不一样。“严重污染、毒性强,吃一罐也会出问题。”

      乳品安全问题在哪里都有可能发生。”王丁棉最后坦言。

      反应

      中国质检总局:

      恒天然通报当晚即要求召回

      针对新西兰企业在浓缩乳清蛋白粉中检出肉毒杆菌一事,国家质检总局2日晚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

      中国是新西兰奶粉的主要进口国之一。暂不清楚这次是否有“受污”奶粉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高度重视这件事,2日立即与新西兰驻华使馆取得联系,要求新方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问题产品影响中国消费者健康。

      同时,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进一步加强新西兰输华乳制品的检验监管。国家质检总局将对此事继续给予关注。

      新西兰政府:

      暂停向宝宝喂食可瑞康二段奶粉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3日发表声明,建议新西兰父母暂停为6个月以上宝宝喂食“可瑞康”牌二段婴儿配方奶粉,因为这种奶粉可能使用含有肉毒杆菌的浓缩乳清蛋白粉。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负责食品安全事务的代理局长斯科特·加拉赫当天表示,恒天然集团于2日下午向初级产业部通报了这一事件,初级产业部已将情况通报主要海外市场的政府监管机构,并加紧调查核实。目前已经确定5个批次“可瑞康”牌二段婴儿配方奶粉使用含有肉毒杆菌的浓缩乳清蛋白粉。这些“问题奶粉”不会被投放到市场销售。

      加拉赫说,初级产业部将与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及相关客户合作,加紧核实并了解更多相关情况。如果市场上产品被发现含有被污染的蛋白质成分,将会被立即召回。在验证过程结束前,消费者应使用可瑞康一段奶粉或其他品牌奶粉代替。

      恒天然集团:

      联系客户撤回产品暂未进行召回

      恒天然集团新西兰乳品业务总裁加里·罗马诺表示,恒天然的客户们将这种特殊类型的浓缩乳清蛋白(WPC80)应用于包括婴儿配方奶粉、成长奶粉和运动型饮料等产品之中。

      “因此,我们立刻联系了我们的客户以及相关机构,从而保证所有可能受影响的产品能从市场中撤回。”罗马诺表示,“我们正与客户合作,并将在获得最新情况后公布更多信息。”如果需要面向消费者召回产品,将由相关的食品公司完成。

      恒天然说明中还称,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昨天表示:“恒天然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我们极为重视公众健康问题,并正尽我们所能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帮助,在必要时召回所有包含这一原料的产品,同时保证公众了解这一情况。”

      “我们正在快速行动。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尽快获得那些可能受到影响的产品信息,从而确保这些产品从超市中下架,而那些已经被买走的产品也能退回来。”史毕根斯谈道,“我们正在与新西兰的监管机构初级产业部紧密合作,保证新西兰以及海外的监管部门随时了解最新情况。”

      恒天然中国市场大事记

      2005年

      恒天然与中国当时的三鹿集团签署合资协议,注资8.6亿元人民币收购三鹿43%股份。次年,双方的合资公司正式运营。

      2007年

      恒天然在河北省唐山市建立恒天然牧场,并以该牧场作为恒天然在中国的示范牧场。

      2008年

      三鹿奶粉曝出“三聚氰胺事件”。恒天然公司在华投资受到重创,其所有在三鹿集团的投资均化为灰烬,包括其自有奶粉品牌安怡、安满也因由三鹿集团经营、部分奶源也由三鹿供应,而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2009年

      恒天然旗下品牌安怡、安满在退出一年后,重返中国市场。这些产品所使用的原料奶粉均从新西兰进口。

      2011年8月

      安怡开始在江苏省南京、无锡、苏州、常州、扬州、镇江、泰州以及南通八个城市上市。

      2013年1月

      恒天然在对2012年9月生产的100份样本检测时发现,其中10份奶粉及奶酪粉中存在二聚氰胺(DCD)残留。恒天然发言人称,这并不影响食品安全,检出二聚氰胺残留的批次也已照常发往中国等国外市场。

      2013年6月

      恒天然表示正准备在中国市场推出自己品牌的婴儿奶粉“安曼”(Anmum),新品牌奶粉将首先在北京、上海和广州销售,如果开局顺利,将扩至中国其他地方市场。

     
    7.6K
      来源: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徐和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网站制作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