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去年业绩“大变脸”的獐子岛,今年上半年业绩继续“沉沦”。 8月20日,獐子岛发布2013年上半年度业绩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7.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270.6万元,同比减少66.23%;同时预计1月~9月业绩仍将下滑50%~80%。
从这一年多积累的数据来看,素有“海上蓝筹”之称的水产第一股獐子岛,似已搁浅在乱石滩上。
业绩高增长嘎然而止
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等来的这份獐子岛上半年度业绩报告还是让股民张先生大跌眼镜。 “去年业绩已经很差,今年在这个基础上净利继续下降六成,接下来要翻盘实在希望渺茫。”
正如张先生所说,受困于海产品产量减少和销售价格下降、营业成本上升,獐子岛今年上半年业绩继续直线下滑。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270.64万元,同比下降66.23%,每股收益0.07元。
记者翻查公司年报发现,獐子岛多年来盈利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至2010年其净利润增长三倍,一度赢得多家机构追捧。直到去年三四季度,獐子岛“触礁”,公司业绩突然反转。从数据看,2012年獐子岛营业收入26.08亿元,下降11.2%;净利润1.06亿元,减少78%。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獐子岛业绩高增长嘎然而止早有前奏。公司主营业务分为水产养殖业、水产加工业、水产贸易业、服务业,产品包括虾夷扇贝、海参、鲍鱼、海螺、海胆及其它。 2009~2011年,獐子岛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率逐年下降,分别为64.98%、104.64%、 17.79%。从2012年初开始,獐子岛经营遇到困难,当季其净利润同比下滑27%,此后一直未能扭转。獐子岛经营困境在2012年第四季度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季亏损额达9974万元。
獐子岛的盈利能力也在过去一年受到较大冲击。其鲍鱼和海螺业务在2012年遭受重创,仅上半年平均毛利率即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其核心的虾夷扇贝业务毛利率则同比下滑超过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虽然獐子岛净利润转负为正,但相比于去年上半年,其业绩依旧差强人意。记者发现,獐子岛水产养殖业因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2.15%,导致毛利率仅为33.86%,同比减少25.71%。其中,鲍鱼的营业收入低于营业成本,毛利率显示为-15.22%。
对此,公司解释称,受2012年自然因素的持续影响,虾夷扇贝亩产下降,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但环比2012年第4季度企稳回升。同时,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及市场情况下,公司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的态势, “市场+资源”战略正在有序推进。
扩张魔咒引量价齐跌
虽然獐子岛在国内虾夷扇贝市场以超过75%的份额仍稳坐头把交椅,但其盈利能力在过去一年跌至冰点,引发众多投资者质疑。
2006年,獐子岛首次公开发行登陆深市主板,净募集6.73亿元,成为国内水产第一股,红极一时。 2011年,獐子岛通过定向增发,净募集7.66亿元,开始新一轮扩张步伐。
一位长期跟踪獐子岛的分析师告诉记者,獐子岛近年来的扩张步伐过于激进,一边不断扩张海域,一边积极打造全产业链,从育苗、增养殖到加工贸易、冷冻产业链全面铺开,但管理能力未跟上扩张步伐,如此不但没给自己带来规模效益的提升,反而陷入扩张资金泥潭。
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大步迈进、处于扩张鼎盛期的2012年,獐子岛的销售额却出现10年来首次下滑,为2.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76.49%,仅为1.17亿元。其中,最后一季度亏损约1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润则同比滑落3成至2.17亿元。上半年虾夷扇贝业务毛利率为59.15%,同比下降约10.35个百分点。
可谓流年不利,2012年獐子岛股价伴随着疲弱的业绩一路下探,从去年至今,短短一年间股价几近腰斩。
对于业绩的突然反转,獐子岛解释称,业绩大减系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包括虾夷扇贝亩产下降明显,受三公消费影响市场对高端海产品的需求和价格双下降有关。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排除市场供需和产量影响,獐子岛曾有虚增资产、大股东占用资金、贪腐严重、管理混乱等问题出现。在这些内部管理弊端的束缚下,企业如同带着镣铐起舞,步子肯定迈不大。 “同样板块的上市公司,如壹桥苗业,其毛利率、业绩增长各方面都好很多,原因是属于家族公司,而獐子岛是国有企业。 ”
据悉,虾夷扇贝属獐子岛最大业务,一直贡献其6成以上的收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导致其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虾夷扇贝亩产下降严重。亩产下降的原因,则与水深、水温、冷水团、底质、敌害、生态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系,很难说清具体缘由。曾有媒体披露,獐子岛在投苗前未进行足够的海底探测,以至部分不适宜虾夷扇贝生长和捕捞的海域被大量投苗,亩产由此受影响。从数据看,獐子岛这几年虾夷扇贝底播面积扩张很大,海域从2007年的70余万亩增加到目前的340万亩,很多新投苗的海域地质不佳,导致整体量产减少,成本畸高。
四季度或迎业绩突破
虽然上半年业绩同比大幅下降,但环比来看,獐子岛似已走出低谷而进入上升通道。
公司表示,鲍鱼因受到市场与自然因素双重冲击,预计2013年1月~9月经营业绩仍将大幅下滑。其中,上半年因鲍鱼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影响了公司的鲍鱼销售价格。同时,北方鲍鱼基地的水温较往年偏高,可能对鲍鱼的规格和存活率产生负面影响。公司长岛基地8月上半月平均水温较2012年同期高出3摄氏度以上、较2011年同期高出5摄氏度以上。受导致2012年虾夷扇贝亩产下降的自然因素持续影响, 2013年上半年亩产虽然同比大幅下降,但环比2012年4季度明显回升。
这是否预示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今年第四季度业绩将有所改善?
记者从市场了解到,今年以来,原本高档酒楼供不应求的高端海产品光环不再,鲍鱼、海参、扇贝等价格一路狂泻,从“贵族”格调降为“平民”身份。 “去水产市场,不到40元就能买到一斤鲍鱼;去饭店吃饭,一盘清蒸小鲍鱼也只有几十元。市场变脸让海洋渔业股销售承压。”中银国际的分析师认为,由于受到提倡“厉行节约、避免浪费”及“三公”消费的限制,许多高档海鲜产品找不到市场,高级酒店和餐厅的采购量随之大幅减少。过去包括鲍鱼、海参在内的海鲜产品行情被市场看好,造成养殖户规模不断扩大,还有一些逐利资本也加入投资,于是便产生供大于求的局面,这也是导致此次高端海鲜产品价格集体下滑的重要原因。
第一、二季度,鲍鱼、海参等价格几近腰斩, A股市场多家高端海产品占比大的渔业上市公司受到很大影响,被不少投资机构将评级从“买入”下调到“增持”,其中包括东方海洋、国联水产等。
不过,自8月以来,市场传来价格反转的利好消息。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数据显示,扇贝价格从8月上旬开始快速上涨至每公斤9元,近两周大涨50%,现价创一年半以来新高。造成近期扇贝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受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扇贝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海域环境,使今年威海的扇贝喜获丰收,长势好于往年,深受省内外收购客商的青睐;二是出口订单增多,许多加工企业加大了扇贝收购量。
齐鲁证券的研报显示,下半年是海珍品消费旺季,根据历年捕捞面积分布规律预计,下半年业绩环比将有所改善,公司主业单季净利润有望恢复至6000~7000万元水平,预计2013年全年净利润2.05亿元。分析师认为,下半年公司虾夷扇贝单产仍难以提升,但2014年和2015年虾夷扇贝捕捞面积分别为100万亩和110万亩,其中四年养殖周期虾夷扇贝将占30%左右,再加上2011年和2012年投苗的25~30万亩左右的成熟海域捕捞面积,理论上可预期未来两年单产将较2013年有所提升,为公司带来极高的业绩弹性。
大手笔推进全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业绩承压的獐子岛在发展战略上并不是没有亮点。引进新技术,在海珍苗种、海洋食品等新利润增长点的培育上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公司正积极由食材企业向食品企业转型。其中,海参加工品收入增长21.14%,水产加工业收入同比增长54.22%,大洋资源活品首年运营收入达3000余万元。
海洋食品产业的快速成长,有利于獐子岛突破自身资源的约束去整合全球优质海产资源,实现更加长远的稳健增长。有报道称,近期獐子岛在不断增强对这一领域的投入,如聘任来自美国海洋食品上市公司金宝汤的冯玉明为执行总裁,分管全球战略资源与产品研发,建成亚洲领先的贝类加工中心等。 7月底,国内一流、亚洲最大、世界领先的贝类加工生产基地经两年建设落成,利用从日本引进的全自动生产线,虾夷扇贝从獐子岛海域捕捞上来到加工成成品,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小时,同时制作过程也由以往的人工、粗加工的传统加工模式转为精深加工,不仅减少了用工数量,而且有效提升了产品加工标准和质量。
当然,记者也关注到,虽然公司有意向全产业链转型,但水产加工业和水产贸易业的毛利率只有21%和7%,短期很难成为业绩支柱。也许,新基地的投入运营可对利润改善做出一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