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频道 > 曝光台 > 事事可议 正文 >> 微博爆料
如何打造环卫特色文化品牌?
sx.zjol.com.cn  2013年08月25日  绍兴频道

  当前,建设先进的环卫文化是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身建设、促进环卫事业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推动环卫管理升级、管理创新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决策。因此,对环卫行业来说,积极打造环卫文化品牌,就是完善环卫管理机制,提高环卫服务质量,建设一支素质高、服务优、作风硬的环卫队伍,是加快环卫行业发展,搞好城市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关键所在。

  环卫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上虞市提出了建设“精致上虞”的目标,环卫工作已关系到投资环境与人居环境,环卫行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此,在抓好环卫体制改革、加强思想政治和日常管理的同时,要设计和打造环卫文化建设。毋庸讳言,环卫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品牌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卫文化的建设和提升,弱化了环卫文化的精神和作用,这就需要我们用心研究,落实有效措施,逐步改进提高,当然也要求我们加大环卫文化投入力度,开展环卫文化活动,丰富环卫文化内涵,切实加强环卫文化建设。

  我们环卫行业基本上是个体作业,保洁人员分散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分别进行道路清扫、垃圾拉运和擦洗消杀等保洁工作,而此时的环卫工人个体就代表了环卫行业的整体社会形象,为此就需要通过加强环卫文化建设,来培育环卫职工共同遵循的工作目标、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要树立全新的环卫服务现代化理念,既需要依靠环卫文化的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和辐射功能,也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理念,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建立和培育环卫文化,把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达到提高环卫工人的思想职业道德、语言品行和工作质量,营造全社会对环卫工人尊重的氛围。

  培育环卫精神

  1991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为环卫工作题词:清洁城市,造福人民,培育新人,振兴中华。江泽民同志的16个字充分阐述了环卫文化的精髓:清洁城市是环卫行业的本职,造福人民是环卫行业的宗旨,培育新人是环卫行业的发展方向,振兴中华是环卫行业的责任,从而成为环卫精神的主要核心。

  环卫精神作为环卫文化的理想目标,是在长期的社会和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全体环卫职工认可和信守的,就必须要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从职工的文化基础、道德水准等群体意识中提炼出来的,如“尊重、服务、学习、创新”的环卫价值观,“清洁环境,服务市民”的环卫使命,“敬业奉献,无悔无怨”的环卫风貌,“宁脏我一人,洁净千万家”的环卫传统。要在职工中组织开展环卫精神大讨论活动,通过召开会议、黑板报、宣传窗、知识竞赛、学习劳模先进事迹等多种形式,促进职工对环卫精神由认识到认同,由认同到自觉执行的转变,激发广大环卫职工自觉投身文化建设、发展环卫文化的主动性,进一步打造环卫文化品牌。

  目前,环卫职工尤其是从事一线清扫、清运保洁工作的临时合同工文化程度普通较低,这样就需要通过采取业余文化学习和辅导教育等方式,加强对环卫工人的文化教育,提高文化程度。同时,要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生加入环卫队伍。从而,逐步提高环卫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环卫队伍结构向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环卫文化建设是追求实效的“服务文化”、“责任文化”,要把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管理人、成就人等方式统一起来,要努力改善一线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提高机械化保洁率,实施人性化管理,使环卫工人的工资逐年增长。

  当前,要大力抓好楼道文化建设,建立“走廊文化”,精心制作并悬挂警句格言、励志语录等宣传牌,做到环卫有精神、职工有理念、人人有格言,让广大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升境界。要建立文化活动平台,开展业余文体活动,投入资金建设职工活动和学习场所,添置一批文娱、体育活动器材,发动广大环卫职工参加业余文体活动,开展友谊比赛,满足环卫职工的文体活动需求,促进身心健康,激发环卫职工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举办各种清扫、清运保洁技术、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培训班,举办清扫、清运技术比武活动,开展岗位练兵和劳动竞赛等活动,加强对环卫职工的操作技术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环卫职工的保洁技术和业务素质,促进保洁工作质量。

 
7.6K
  来源: 绍兴日报  作者: 石勇生  编辑: 筱应
 
焦点关注
央视揭秘卖肾黑色利益链:正规医院肾源紧...
中粮否认卷入菜籽油收储丑闻 中储粮称已...
迅雷制造“流氓软件”留后门 千万用户变...
 
百态绍兴
凌乱了视线,糟蹋了“风景” 二环北路广...
八字桥上惊现巨型“黑心”谁给文物刻下...
阳光暴晒下车内存放的饮品还能喝吗? 记...
电视上一则加盟广告骗走他1.44万元 民警...
聪明反被聪明误 偷电反赔三倍钱
图片新闻
无标题文档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