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频道 > 健康 > 焦点关注 正文
  • 冠心病老人偷偷停了药猛吃保健品 结果心梗找上门
    sx.zjol.com.cn  2013年09月03日  绍兴频道

      68岁的吕大伯,很喜欢清晨到西湖边六公园锻炼会友。可前天一早,他正要出门晨练,倒在了自家的楼梯上。幸亏家人发现得及时,把他送到杭州第一人民医院,救回一条命。医生听他说最近一个月没有吃冠心病的药,只吃保健品,结果发生了心肌梗塞,连说他“上当”了。

      生了冠心病,很多人都像吕大伯一样对长期用药存在恐惧心理。不少保健品广告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它往往会写着,某某保健品,专门针对冠心病,无需手术,可以停药。有时还附有一些冠心病患者服用这种药物而症状减轻的例子。

      许多患者就这样动了心,不吝在保健品上花大价钱,想着在一朝一夕靠吃保健品把冠心病吃回去。

      本期钱报名医公开课,市一医院主任医师黄进宇说,服用保健品对冠心病的治疗并没有什么效果。

      冠心病就是

      心脏的“帽子”太窄了

      在黄进宇的诊室里,摆放了一个已经被摩挲得有点褪色的心脏模型。“经常有患者问我,什么是冠状动脉?跟心脏有什么关系?”所以,这个模型就成了教具,心脏的形状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如将其视为头部,则位于头顶部、几乎环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脉恰似戴了一顶王冠,这就是其名称由来。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也就是说,心脏跳得好不好,主要是靠这根血管提供的营养。

      冠心病是怎么发生的呢?

      就是这根冠状动脉发生狭窄,限制了流入心肌的血流。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发生胸部不适等症状。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黄进宇说,冠心病可防可治,即使是患有比较严重的冠心病,经过检查、治疗,还是可以像健康人一样生活的。

      他说到,一些名人如叶利钦、克林顿等都经过手术治疗而缓解了冠心病。

      冠心病吃保健品

      基本无疗效

      当黄进宇说到,服用保健品对冠心病的治疗并没有什么效果时,现场有听众站起来提问:“为什么我吃了保健品后发现症状确实有变轻?血压也感觉下降了一点?”

      黄进宇解释,这很可能跟患者的心理暗示等精神因素有关。

      有研究者曾做过这样一项研究,找了100位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0人。一组用标准高血压药物治疗,另外一组用面粉(安慰剂)进行治疗。结果是第一组药物的有效率60%~70%,第二组药物的有效率为20%~30%。

      为什么第二组用面粉治疗的患者也会有20%~30%的有效率?黄进宇说,精神因素本身就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长期精神紧张,休息不好,本身就可以导致高血压。当告诉患者,他所服用的药对于疾病的治疗是有效的,这样就有了一个心理暗示作用,对疾病的治疗是有帮助的。

      对于保健品,黄进宇提醒说,千万不能过分依赖。有些老人家,本身有糖尿病,还吃一些含糖的保健品,这就不可取了,在吃保健品前,一定要请医生评估一下。

      冠心病患者平常应该吃什么,的确是很多人关心的。

      黄进宇建议,冠心病人要注意合理饮食,平时要注意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鱼籽、动物内脏等。少吃肉,多吃鱼和豆制品,多吃蔬菜和水果。其次,应注意节制饭量,控制体重,切忌暴饮暴食。再者,注意限制食盐的摄入,同时戒烟,戒酒。

      体检时好好的中年人

      突发冠心病去世

      几年以前,北京电视台一位中年记者,在去希腊雅典执行奥运会采访任务的时候,突然心脏停跳,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医生说,他是因冠心病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但在去奥运会前,这位记者参加了单位所组织的体检,且体检结果显示全部正常。

      为什么体检报告正常,却还会发生心肌梗死呢?

      黄进宇教授说,很多冠心病患者仅凭常规体检很难检出,需要特殊的检测手段,比如:冠脉造影、冠脉CT才能明确。

      冠心病发作分为五类,心绞痛、心肌梗死、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猝死。这位电视台记者所罹患的就是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黄进宇教授说,这种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在中年人中比较多见,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什么症状,但它有时候就表现为猝死,应当特别注意。

      而如何检测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呢?

      黄进宇教授说,冠心病的检查方法有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心动超声检查、冠脉CT、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检测的金标准,它比较直观,可以直接看到血管的情况,如有没有狭窄等。

     
    7.6K
      来源:  作者:  编辑: 张玲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网站制作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