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不栽“盆景”勇当“苗圃”——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
“进入深水区的改革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这次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方案是体现全国的智慧;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我们有责任、有压力,有目标、更有信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接受新华社记者访谈时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一个月以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谈制度创新,他言简意赅: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是意义更为重大的改革,和设定特殊政策的改革完全不是一回事。
说金融改革,他强调风险可控是前提,改革创新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必须符合国际化。
话自贸区红利,他直言不讳,自贸区不是政策洼地,改革红利就体现在制度突破而不是税收优惠。今后不能在全国推广的税制,上海自贸区内绝不做。
“不栽盆景,而是种苗圃。”韩正说,自贸区所有制度、规则,所有改革举措都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实现可推广、可复制。第一阶段的改革目标在2-3年内要实现。
自贸区运行“满月”,“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个月运行下来,我们感到很满意,筹备阶段所设定的目标都达到了。特别是推出的各项改革措施都平稳扎实地落地了。”对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满月”表现,韩正开门见山。
正式运行一个月来,上海自贸区各项试点任务和改革措施全面推进。投资管理制度改革落地,取消审批实行备案制,工商登记“先照后证”,一个月内“一口受理”办结21家外资、213家内资新设企业;服务业六个领域的开放已经公布并开始落实,贸易监管制度试点起步,6家企业试点“先入区、后报关”;综合监管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对于备受关注的“负面清单”,韩正说,这是中国投资管理中的第一张负面清单。“负面清单”的长短,该怎么看?关键看分类的标准,是按大类、中类还是小类分。
“2013版”负面清单是参照国民经济的大门类来进行分类的,涵盖18个经济行业门类,涉及89个大类、419个中类和1069个小类,编制特别管理措施190项,实际上只管了所有产业小类的约17%,开放了83%。
特别管理措施若按照大类列举,清单自然会短,但开放的空间就小;相反,限制措施越具体,所释放的对外开放空间就越大。
“管大类好比管住一幢楼的门,整幢楼就进不去了;管中类好比管住几个楼层,其他的楼层就可以进去;管小类好比管住几个房间,其他许多房间都可以进去。”韩正形象地比喻,“我们现在就是管房间,看上去管得多,实际上比管大门释放出的空间要多很多,是更开放了。”
金融改革是上海自贸区的一大看点,其细则何时出台备受瞩目。
韩正说,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包括四方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跨境贸易结算、外汇管理制度创新,将坚持“一个前提、两个着力点”。即风险可控的前提,对于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风险,绝对零容忍。两个着力点,就是牢牢把握所有的改革创新都要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为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服务;牢牢把握所有的改革创新始终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是为金融而金融、为创新而创新。
他表示,金融改革创新的细则研究透了就会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