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最美的您:恩人,是您的爱唤醒了他那即将沉睡的心;是您的无私,拯救了我们这个将要支离破碎的家,真的谢谢您……”一封手写的信表达着无尽的谢意。写信人,是一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妻子,她刚当了妈妈,丈夫病重,连刚出生的女儿还没见过。她要感谢的,是为丈夫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和他们素昧平生又极其有缘的热心人,90后大学生刘凯。
一夜熟睡,刘凯昨天起得很早,6点半赶到省肿瘤医院打了最后一针动员剂,7点半,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他特意修短了头发,躺在干细胞采集室的床上,一脸轻松,笑时眼睛眯成一条缝。“小伙子心态好,很放松,采集很顺利。”负责采集的主管护师王励说。
刘凯1990年11月出生,是洛阳市伊滨区佃庄镇酒务村人,家有父母、姐姐,在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读大三。碰巧完成我省第4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后,很多人才知道,这位小伙子之前一直很热衷公益。“我第三本献血证上的章,都快盖满了。”刘凯说,他献血或血小板,已近30次。2010年10月底,即将走进大学校门的刘凯,在洛阳市中央百货附近第一次献血,初衷很简单:想知道自己什么血型。没想到,他就此献血“上了瘾”。2012年4月28日,刘凯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让他有了这次捐献“生命种子”的机会。
去年12月底,当患者主管医生提交采集计划时,刘凯正在为期末考试做准备。是否将捐献日期推迟,等考试以后再捐献?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征求他的意见。“救命要紧!”刘凯爽快答应,找到学校,办了延考手续。
刘凯笑着说:“自打成为志愿者的那天起,就期待着能有一天,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救一个人。”
“我以亲身经历来说,捐献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身体上、生理上很轻松。”7日上午,采集结束后,刘凯在交接仪式上笑着说。
刘凯还表示,希望患者康复之后,尽量不要联系自己,“不要因为这件事感激我,我只是做了一个公民应该做的事”。
这两天关于环境污染,雾霾问题始终是微博,网络热议的话题,微博“央视新闻”《逃离北京,雾霾却追到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