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频道 > 汽车 > 行情 正文
自动刹停功能很实用 奔驰自动泊车体验
sx.zjol.com.cn  2014年01月20日  绍兴频道

 

  ☆垂直停车倒车入位展示

  垂直停车入位功能在自动泊车中相对比较难实现,之前只有大众、丰田等少数厂家掌握这项技术,奔驰的这种技术也只有在最近上市的2014款车型中才配备,下面我们就来测试一下这个功能。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奔驰的这套自动泊车系统会主动识别车辆四周的障碍物,当倒车入位过程中如果有障碍物离车辆很近时,车辆会自动刹停,当障碍物被移走后,需要司机轻踩一下油门,车辆才会继续自动倒车入位。

  1.测试项目一:车位最小间距

  这个项目主要是测量车辆在垂直停车时车位需要的宽度,S500L的车身宽1.899米,奔驰官方对于垂直车位最小宽度的数据也没有说明,我们只好按照刚才侧向停车时的方法进行测量。第一次我们先把车位整体宽度设定在4米,自动泊车系统很轻松就识别了出来;第二次我们减了1米,整体车位宽度变成了3米,这次系统没有识别出来,然后我们每次加宽0.1米当加到3.3米时,自动泊车系统就可以识别出来了,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当垂直车位的宽度比车身宽1.4米时,奔驰的自动泊车系统就可以识别出车位。

  在垂直车位的宽度上,奔驰的这个距离看上去很宽,但是编辑觉得奔驰的这种设计是为了方便乘客上下车,这样就不会出现车虽然停进车位了,但是乘客却开不开门的情况,这种用户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

  2.测试项目二:车位最大间距

  测完了车位最小间距我们开始测试车位的最大间距,结果是和侧向停车是相同的,只要有一辆车作为参照物,并且车位的宽度比车身宽度大1.4米时,自动泊车系统就可以探测出来并停好。

  3.测试项目三:车身与车位的最小间距

  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测试自动泊车车辆与目标车位间的最小距离,在自动泊车过程中,两车间的距离大小是影响超声波传感器探测车位的因素之一,我们并没有找到奔驰官方的数据,所以还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方法来测试。

  首先我们把两车间的距离设定在1米,车辆经过车位时很轻松的就识别出了停车位;第二次我们把距离加宽到1.5米,这次就没有识别出来;然后我们又设置成1.4米,结果自动泊车系统成功的识别出车位。对于这个成绩,编辑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如果距离太近,找车位时容易剐蹭到别的车辆,而如果太远,超声波传感器又起不了作用,所以编辑认为1.4米的距离(大约为两个成年人平行站立时的宽度)是比较合适的。

  4.测试项目四:车位内有行人

  前面我们提到奔驰的这套系统会自动刹停车辆,而这个测试项目模拟的是有行人出现在车位内时,自动泊车系统是否会识别出行人并自动刹停车辆。

  从上面的测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停车位内有行人,倒车雷达可以发出报警,自动泊车系统也可以在撞到行人前自动刹停车辆。这个测试结果给编辑的感觉是非常人性化也很实用,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动泊车时,车辆撞到行人。

  5.测试项目五:划线车位

  上次我们测试大众的自动泊车系统时,有一个项目是测试是否会按照停车线来识别车位的,测试结果并不是按照停车线来识别车位。那么奔驰的这套系统是否和大众的识别逻辑一样呢?让我们来实验一下。

  经过反复测试,我们发现奔驰的自动泊车系统也不是按照停车线来识别车位的,而是和大众的识别逻辑一样,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来辨别停车空间大小的。

  ●奔驰的第二代自动泊车系统与上一代有什么不同?上一代自动泊车系统是否可以升级?

  奔驰的第二代自动泊车系统与第一代相比,只多了垂直停车的功能,其他并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对于第一代系统是否能够升级为第二代系统的问题,我们打电话咨询了奔驰的官方客服,得到的答案是目前还不能实现升级。

  ●小结:

  奔驰的这套系统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找到车位后只有很小的一个标示提示,倒车时探测不出来比较矮小的障碍物;但是这套系统还是有很多优点的,例如: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自动激活系统保证了司机的注意力都在驾驶上,还有垂直车位的宽度设定方便乘客上下车等;编辑觉得总体来说,奔驰的这套自动泊车系统优点大于不足,还是比较方便实用的。

 
7.6K
  来源: 汽车之家  作者:  编辑: 杨晓丹
  • 新车推荐
  • 谁是谁的终结者?
    距农历春节已不足一个月,新车却如雨后春笋般一辆紧跟一辆面世。说起1月新车,总会有几款令人印象深刻。...
  • 精彩图片
  • “潜匿之光”路虎生活...
    捷豹C-X17最新官图发布...
    FIT DAY魅力派对炫动广州
    奔驰GLA45 AMG假想图曝光
    最炫概念车高清图集
    标致新款5008官图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网站制作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