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这几日,陆续回乡的脚步,踏响了2014年春运的节奏。
村口,白发苍苍的父母,已驻守在那,等着,望着,循着你的方向。
屋檐下,腊肉飘出香味;碗柜里,藏着你最爱吃的点心。
相聚,离别,多少感慨其中。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当今时代,虽不能苛求“不远游”,但“游必有方”,却是呵护亲情的最后一道底线。
而“游必有方”,既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尽力安排好父母的晚年生活,也催促社会对日渐庞大的“留守老人”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老有所依,呼吁的不仅是子女的尽责赡养,更是整个社会养老体系的完善。
不久前,我们来到丽水青田,踏访了该县兴建的三个农村老年食堂。
看着夕阳下,老人们鱼贯而入走进食堂,吃着热气腾腾的晚餐时,心中暖流涌动。
触动我们的,不是老年食堂本身,而是老年食堂背后,山里与山外的种种牵连。
那是亲情的牵连,是资金和知识的牵连,也是乡村社会重塑的牵连。
烧一顿新鲜的,吃两顿剩下的。在丽水青田,这是大多数农村老人习惯的生活方式。子女常年在外,老人们的生活,简单到了极致。
但今冬走进青田,我们却看到了另一番情景:
中午11时许,吴坑乡尚仁村老年食堂的大锅里,热腾腾的红烧肉还在厨师的锅铲下翻滚着。老人们早早来到食堂,按各自编号落座,一边闲聊,一边等着开饭。按照菜单,这天的午饭还有花菜、豆角、紫菜汤。
95岁的长寿老人陈老太,笑呵呵地坐在人群中:“新鲜、热乎,大家一块吃,热闹!”她向我们点头称赞说。得知村里兴办老年食堂后,耳聪目明、身体健康的她,终于说服儿子,从温州桥头搬回了尚仁村,“只要解决了吃饭问题,我更喜欢住在老家!”
陈老太说,老人家讲究落叶归根,能在家乡安享晚年,才叫幸福。正因如此,老人们为老年食堂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幸福食堂”。
在青田,由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创办的“幸福食堂”,如雨后春笋般在山乡冒了出来。在章村乡黄肚村,为兴办“幸福食堂”,专程赶回来的乡贤汤少林,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在他看来,“幸福食堂”的意义远在敬老、养老、爱老之外。
“我希望通过兴办‘幸福食堂’,转变现代年轻人的思想观念,重塑故乡淳朴、互助、友爱、诚信的良好风尚。”汤少林说,只有这样,老人们才能拥有更多幸福,黄肚村才能走得更远。
“幸福食堂”,是架起山里山外的桥梁。它载着山乡老人,向着幸福奔去。
亲情不再酸涩
探访点:腊口镇石帆社区
在侨乡青田,因为要照顾年迈的父母,诸葛小琴的华侨梦,迟迟未能实现。她的四个妹妹,已在巴西经商多年,多次催促她去国外发展。“母亲老了,子女不在身边,连顿热饭都吃不上。”电话里,她总是如此回应妹妹们的邀请。
在事业和亲情间徘徊,这是诸葛小琴多年来的纠结状态。80岁的母亲季美英是党员出身,又当过村干部,非常独立、有见解。她总是劝诸葛小琴:“别管我们,出去闯吧。”但三个月前,父亲诸葛金文离开人世。这让诸葛小琴彻底打消了去巴西的念头。
转变,就在“幸福食堂”创办后。
抵达石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时,不过下午3时许,但见许多老人坐在院内的凳子上,边晒太阳,边聊着天。“反正晚上就在食堂吃饭,我们早早过来了。这里人多,大家说说话,有个伴。”笑容满面的吴美英说。
“敬老食堂”进门处,贴着一张很显眼的红榜。红榜上,“俞文龙子女,赞助老年协会人民币5000元;陈仕宽,人民币1000元;李锡华,大米30斤;周维武,金龙鱼油1壶……”这些密密麻麻的数字,标明了食堂的资金来源。
走进食堂,意外地发现有很多“厨师”。几个老奶奶正围着桌子,在做萝卜丝肉包子。78岁的陈秀娇老人说,因为食堂是老人们的专属,所以想吃什么,都可以向厨师建议,“今天晚上,我们决定吃包子。但55个人要吃多少包子啊?厨师来不及,我们就自己做!”
吴美英说,去年10月“敬老食堂”开张后,她主动报名过来吃饭。几个月下来,发现这里不仅吃得新鲜、多样,还充满乐趣。“每天步行20分钟,就当锻炼身体。偶尔身体不好没来吃饭,也很快有人上门探望。”吴美英说,“敬老食堂”更像一个大家庭。
看到母亲的晚年生活有了安顿,大女儿诸葛小琴终于决定重启梦想了。我们到石帆社区采访的那天,她刚好办出了去巴西的签证,预计春节后出发。临走前,她还为母亲找了位夜间陪护,“白天到食堂吃饭,晚上专人陪护,这样我就放心多了。”
据腊口镇党委副书记杨晓峰介绍,石帆社区的“敬老食堂”,由原镇中心小学旧址改造,各级财政共计补贴5万元。食堂改造完毕后,交由村老年协会管理,目前有55位老人在食堂用餐,每人每天只需自付5元,其中38位老人是空巢老人。
“5元肯定不够的,我们计算过,每人每天的用餐成本大约是10元。加上支付两个厨师的工资,和食堂的设备维修,每年的运营费用在15万元左右。”石帆老年人协会会长倪金友说,食堂开张3个月来,已收到3.5万元捐款。
尽管捐助源源不断,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杨晓峰说,腊口镇和石帆村还考虑给老年协会分配部分物业用房,让协会自己去运作。“物业用房可用来出租,或者开茶室,总之在社会捐助的同时,要依靠自己力量运行下去。”倪金友说。
资金回流山乡
探访点:吴坑乡尚仁村
吴坑乡尚仁村很偏远,海拔400米的它,坐落于连绵大山中。从县城出发行车需1个小时,还得跨过永嘉桥头的地界。像浙江大多数山村一样,这里近80%的人背井离乡,不少年轻人都在江苏南京等地开超市和旅馆,留下一户户空巢老人。它像一座孤岛——村里的人不会轻易出去,陌生人也很难得会到村里来。唯有一栋栋新建的乡村别墅,彰显着年轻人外出创业的收获。
“要让山村老人的空巢暖起来。”去年初,吴坑乡发动暖巢行动,号召乡里的党员、团员、乡卫生院及志愿者们,关注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这次行动给了尚仁村年轻人启发:既然村硬件设施都很完备,那么空巢老人的一日三餐,是否也能照顾周全呢?
村主任陈继南爱动脑筋又有孝心。他对尚仁村进行摸底调查后,将村里的“空巢”状况,告诉在外闯荡的村民们。很快,一些有经济实力的村民决定建立村爱心慈善公益基金会,对空巢老人和困难家庭进行资助。就这样,尚仁村的老年食堂开张了。
“目前,我们已筹集到50万元,其中30万元已到账。”陈继南说,尽管捐款十分踊跃,但即便有50万元的基金,顶多也只够老年食堂维持三年多的开支,而尚仁村并没有什么集体收入来源。
为解决这个问题,陈继南和尚仁村的村民决定变“输血”为“造血”,将这50万元的本金,交给村里有实力的企业家作为投资金。这些企业家则要承诺,每年要获得至少10%的收益,作为基金会的日常资金使用。
“算上县民政局每年补贴的钱,这样我们就能保证每年至少有七八万元的收入,剩下的钱,就由基金会中的企业家们补缺。总之,本金是一定不能动的。”陈继南告诉记者,“只要基金会的本金还在,‘幸福食堂’和其他公益事业就有坚实的后盾,事情就能一直做下去。”
如今尚仁村的“幸福食堂”已在吴坑乡10个行政村逐步推广。陈继南十分看好它的前景。在他看来,这不仅意味着集体经济薄弱的尚仁村有了50万元公益资金,许多梦想可以启航,更重要的是,它让年轻人在外创造的财富,部分回流到了山村。
乡风渐归美好
探访点:章村乡黄肚村
从丽水出发,经过青田县腊口镇,约莫20多分钟车程就到章村乡,再经10多分钟弯绕、颠簸的盘山公路,才到章村乡黄肚村。村头立着三四棵大樟树,一座古廊桥卧在村头小溪上,有着世外桃源的安逸和淡雅。
两年前,乡贤汤少林回到故乡黄肚村,捐资修建了一条通往山头的石阶路。他坦言说,自己并不是什么大老板,也没多少钱,只想让村民上山时走得轻松些。而自从修路开始,他再也没有停下为故乡奔波的脚步。
这些天,他一直往返奔波于丽水市区和老家之间。老家的“幸福食堂”创办不久,许多问题需要协调解决。村民只见他忙碌的身影,却并不知他隐藏在心中的情愫:以“幸福食堂”为载体,重塑黄肚村的乡风文明。
走进食堂,只见原有的旧会堂“打扮”一新,20张崭新的饭桌整齐排开,老人们穿着整洁的衣服静静等待,因为连饭菜也有人端上餐桌。11时刚过,“幸福食堂”开饭。老人们相互让座、相互夹菜,其乐融融。
“虽说平日抬头不见低头见,但一到‘幸福食堂’,老人们好像更加亲密了;平日里的小摩擦也在欢声笑语中烟消云散,真是给在外打拼的孩子们省了不少心。”村老人协会会长汤守立激动地说。
看着眼前的和谐景象,汤少林露出一丝喜悦,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在汤少林的童年记忆里,上山砍柴的艰苦岁月成就了自己隐忍实干的个性,长辈们的谆谆教导让后来的自己受益匪浅。报答父老乡亲的呵护和期待,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心结。
2010年从国外回来后,汤少林回黄肚村住了些时日。细心的他发现,因为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创业,村庄变得颓废无力,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无处安放。在外的年轻人只热衷于赚钱,毫不关心村庄发展。儿时贫苦却和乐的乡村,一去不复返了。
“我想带个头,让年轻人意识到,尊老、爱老、养老,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汤少林和村老人协会会长汤守立一合计,觉得办个食堂最合适。第一,食堂里的菜健康、原生态,从自村菜地采摘即可;第二,食堂虽没有棋牌室喧闹,却让老人有更多见面和聊天机会;第三,老伙伴们一起吃饭,餐餐有热菜。
2012年重阳节,黄肚村的“幸福食堂”开门了。它不仅免费向全村102位70岁以上的老人开放,还探索出以集体经济供养幸福食堂的一条道路。
章村乡素有“浙南油库”之称。汤少林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下,通过林地流转租种了200多亩油茶,计划等油茶出产后,每年拿出20%的收入,以油茶基地“养”食堂,确保“幸福食堂”一直办下去。
“幸福食堂”也接受捐赠,但汤少林却明确一个原则:有老人在食堂吃饭的,一律不接受其本人和子女的捐赠,“只是希望每个老人在食堂吃饭时,都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渐渐地,黄肚村有了变化。 回村的年轻人看到食堂办得这么好,纷纷表示要捐款资助;去年春节,食堂厨师请假回去过年了,汤少林一吆喝,30多个村嫂争相为食堂义务烧饭,直到农忙时节到来……
汤少林说,等油茶基地发展起来,村集体有了资金,村民素质提升后,黄肚村可以发展成为休闲养生基地。那时,一旦有了创业机会,相信年轻人又会回来。等到那时,黄肚村又会充满勃勃生机。
“故乡曾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民风淳朴,尊老爱幼,邻里互助……”汤少林说,从“幸福食堂”开始,他看到了黄肚村的未来。
这两天关于环境污染,雾霾问题始终是微博,网络热议的话题,微博“央视新闻”《逃离北京,雾霾却追到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