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频道 > 健康 > 焦点关注 正文
  • 25市今夜突破冰点 哈尔滨低温致儿童扎堆面瘫
    sx.zjol.com.cn  2014年02月11日  绍兴频道

      中国北方有句俗语形容冬季的寒冷:"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儿。"去冬今春,中国最北省会城市哈尔滨已有10多名儿童在一觉醒来后竟成了"歪嘴巴",而让孩子出现歪嘴、僵脸的祸首正是目前哈尔滨持续的寒冷天气。

      10日,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传来消息,以往十分罕见的儿童面瘫发病病例,在2013年入冬至今出现了"扎堆"现象,这是由于今冬哈尔滨的持续严寒低温造成了儿童受凉后,加之咽鼓管发育不完全所致的病症。

      中新社记者10日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见到了一名4岁的患病女孩宁宁,她在一周前刚起床时被发现成为了"歪嘴巴",而据家长回忆前一晚孩子还有说有笑。

      据了解,2013年入冬以来,哈尔滨气象部门已多次发布寒潮预警,并于2014春节前连续出现多个低于零下30摄氏度的寒冷天气,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33摄氏度。目前,虽然根据中国传统节气已经"立春",但哈尔滨的气温仍在零下20摄氏度徘徊。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近期,我国大部地区持续受到低温天气困扰,南北方气温集体下降。预计今天夜间,除重庆、昆明、福州、南宁、海口、广州外,其余25个省会级城市最低气温均在0℃以下。预计2月中旬,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仍比常年同期偏低1~2℃,部分地区气温偏低3℃以上。中央气象台提醒各地朋友及时增衣保暖,谨防受寒感冒。

      另外,未来三天,南方地区将持续雨雪天气。11日至13日,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地区东部、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淮、江汉、江南中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安徽、江西北部、湖南东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西藏东部和南部、青海东南部、四川北部、贵州、江南西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贵州中部的部分地区有冻雨;四川盆地、华南大部及台湾等地有小到中雨。上述地区需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和疏导工作,防范路面积雪和道路结冰对春运的不利影响。

      “迎风成泪人”要警惕面瘫

      有嘴斜脸歪这些典型症状,也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比如眼泪控制不住,耳后根疼等,这时候就需要重视。为此,专家提醒,不少人从暖和的空调房到室外时,内外温差大,出门前可以先用双手按摩脸部,直至脸部出现局部热感。

      一旦出现面瘫症状,不能用热水敷脸、自行拍打按摩,这样会加重病情,严重的还会留下面瘫后遗症。因为面瘫一般有10天左右渐行性加重期,治面瘫,通常24小时内效果最好,约90%的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在1—2个月内可痊愈。特别要提醒的是,由于闭眼不全,面瘫患者要注意保护眼睛,入睡时建议给患侧眼睛戴上眼罩,抹点眼药膏,保护角膜,防止感染。

      因风寒引起的面瘫易复发

      前一晚上睡觉前还好好的,一觉起来嘴角歪斜、听力下降,在过去不时会有患者以为是“撞邪”,找一些江湖术士来“辟邪”,结果贻误病情。邓伟华告诉记者,面瘫发病进程一般是几小时,较慢的也会在一至三日内达到高峰,及时治疗效果比较好,急性期用激素减轻神经水肿,配合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急性期过后用针灸理疗,一般治疗五至七天后轻症有92%能够完全恢复。

      但如果拖的时间长才治疗,神经水肿状态持续,或者本身神经损伤已很严重,就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影响面容,只能通过美容手术方法治疗了。合并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预后可能会差一些。“有的患者会认为,不就是吹空调吹的嘛,这点儿小病过几天自己就好了。虽然轻的面瘫,由于病毒感染有自限性,所以有自愈的可能,不过这是典型的‘赌博心态’,还是应该及时就医,不要留下遗憾。”

      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瘫,复发得较少,但如果是感染风寒或是自主神经紊乱引起的,就比较容易复发,有患者甚至一边面瘫康复几年后,另一侧脸又发生面瘫。

      出现面瘫症状应及时就医

      因为面瘫症状在脸上,非常容易被患者察觉,但临床上发现一些面瘫患者,在家起床发现症状后以为是中风,吃了安宫牛黄丸后,发现没有手脚麻痹就以为好了,没到医院去看,等到过几天仍未恢复才求医,往往影响疗效。“大部分中风是中枢性的。如果中风引起了面瘫,很可能还会伴有对侧肢体乏力、麻木等症状,到医院检查还会有其他体征,而面神经炎不会引起手脚麻痹。另外,多发神经炎也可能损害面神经,所以也可能会以面瘫为症状。”

      无论什么情况,假如出现面瘫症状,都应该及时到医院,“面神经炎不会引起生命危险,但可能有后遗症影响面容;而中风则真的是会危及生命的。”

     
    7.6K
      来源:  作者: 于航  编辑: 沈婷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网站制作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