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频道 > 健康 > 心理健康 正文
  • 你的抑郁程度有多深
    sx.zjol.com.cn  2014年08月13日  绍兴频道

      导语: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1日上午,美国好莱坞喜剧明星罗宾·威廉姆斯在他旧金山湾区的寓所身亡,警方初步怀疑其死于窒息自杀。随后,威廉姆斯的媒体代表向媒体表示,威廉姆斯患严重抑郁症多时,他的突然离去是一个悲剧。又是一起因抑郁自杀的事件,为什么如此多的人患上抑郁症?如何才能及时发现抑郁症状并治疗和疏导呢?

      哪些情况下抑郁情绪会发展成为抑郁症

      亲人分离,经济困难,工作遇挫折,夫妻之间发生争吵,被躯体不适反复困扰……这些事情都会让人产生抑郁情绪,但每个人程度不同。普通的悲伤会导致短时期的忧郁,只要还能够继续维持正常的社会功能,而且能很快从中摆脱出来,无需治疗。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李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无愉快感,这种感觉占据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光,且持续至少两周或以上。其他症状包括睡眠障碍,以早醒为特征;焦虑或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精力缺乏或感到极度疲乏;无价值感或自我罪恶感;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者决策困难;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尿频,胸闷,气短,体重下降,性欲下降,部分女性出现月经紊乱;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甚至有自杀行为等。

      若满足5条上述的症状,包括1、2条特征性症状(情绪低落为主症),并且持续至少2周,则提示问题不仅仅是抑郁情绪了,而是患了抑郁症。此时应该给予重视,并寻求医疗帮助。

      哪些人总容易患病

      临床常见5类人群容易患抑郁症:

      1.孕妇或初为人母的女性,尤其是产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骤降容易发生抑郁症;

      2.空巢老人,主要指长期的孤独又不善于调节的老人;

      3.癌症患者长时间患病,容易得抑郁症;

      4.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压力大的中年人,主要集中在35岁至50岁之间;

      5.发生婚外恋的人,他们通常瞒着配偶和家人,心理上很容易进入疲惫期,一旦被发现而出现家庭矛盾又不能处理,这时就很难支撑自己。

      抑郁严重程度测试

      美国权威的仲氏“抑郁自评量表”(SDS),40年来经使用证实,该量表科学、方便。请做下面20道题,选择符合自己的程度——偶尔、少有、常有和持续,测试你是否出现了抑郁征兆。

      1.感到情绪沮丧

      2.早晨心情最好

      3.要哭或想哭

      4.夜间睡眠不好

      5.吃饭像平时一样多

      6.性功能正常

      7.感觉体重减轻

      8.为便秘感到烦恼

      9.心跳比平时快

      10.无故感到疲劳

      11.头脑像往常一样清楚

      12.做事像平时一样不觉得困难

      13.坐卧不安,难以保持平静

      14.对未来满怀希望

      15.比平时更容易激怒

      16.觉得决定什么事很容易

      17.感到自己有用和不可缺少

      18.生活很有意义

      19.假若我死了别人会过得更好

      20.仍旧喜爱自己平时喜爱的东西

      1、3、4、7、8、9、10、13、15、19、20题,选“偶尔”记1分,“少有”记2分,“常有”记3分,“持续”记4分。2、5、6、11、12、14、16、17、18题,选“偶尔”记4分,“少有”记3分,“常有”记2分,“持续”记1分。

      抑郁严重度=各条目累计分/80

      结果:

      0.5以下者为无抑郁;

      0.5—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

      0.6—0.69为中至重度;

      0.7以上为重度抑郁。

      患病应该怎么办

      治疗

      抑郁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病情复杂多变,长期以来采用三大疗法,即药物治疗、电休克、心理治疗,这些方法能暂时控制症状,需要定期随访,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效果会比较明显,重度的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方法。

      自我调整

      1.对自己宽厚,别为难自己。

      2.务必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工作节奏。

      3.多交际多会友。

      4.多运动,爱阳光。

      亲友支持

      抑郁症治疗的难点在于患者通常难以积极配合治疗,而且抑郁症患者本身的特点就是生存欲望不强,很多甚至就是想死,而抗抑郁药物起效又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特别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同学等对病人更多的关怀,帮助病人积极接受治疗,在药物还未起效之前,支持病人渡过难关。

     

     
    7.6K
      来源: 新浪健康综合  作者:  编辑: 筱应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网站制作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