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走进嵊州市石璜镇赵宅一百多亩的园艺场,一些游客正在桂花树前观赏留念,听着七旬老人王秋达的创业故事。30年来,这位老人白手起家,执着于园林梦想,让周边150多亩土地成为生态风景园。
3000元贷款,创办园艺场
王秋达是嵊州市石璜镇本地人,1984年初,他辞去民办教师一职,回家自谋职业,向信用社贷了3000元钱起家,创办全村首个园艺场。
在当时一些农村,虽然农田已承包到户,由于受传统农业影响,农田只能种粮不能种经济作物,在当地是不成文的规定。
搞苗圃需要土地,王秋达想到村边老猪场那块饲料地承包过来,在村干部支持下,拿到了那块饲料地,搞起他的花卉苗圃小天地。
当年种下龙柏300棵,并在行间播下积壳种子14斤,在他悉心管理下,茁壮成长,不到3个月小苗已被客户认购。3平方米左右的积壳苗收入达到1000多元,相当于民办教师两年半的工资收入。300多棵龙柏也卖到好价钱,除去成本净赚了4000余元,不仅还清了贷款,还为花木产业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钻研技术,花木畅销全国
王秋达初入花木业刚尝到甜头,但1986年花木销售进入低谷,由于跟风种花木人数剧增,产销失去平衡,不少地方花木当柴烧,苗农损失惨重。
面对花木寒流,王秋达冷静应对,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花木种植面积,扩大果木生产。他通过市场调查后认为,樱桃种植稀少,多数在房前屋后少量种植,不成规模,有潜力,于是加大投入发展水果生产。当时,水果面积达到14亩,其中樱桃占了5亩。
他在种果的同时,把发展果苗作为自己的份内工作。为种好樱桃育好苗,他走南闯北赴山东、辽宁果树研究所学习,还订阅浙江科技报、农村信息报等10多份报刊,边学习,边实践,较好地掌握科学种果育苗技术。
他种的5亩樱桃亩产达到1000多斤,亩值突破3000元,成了当地高效农业的佼佼者。
他培育的中国樱桃苗远销贵州、云南、四川、江西、新疆等20多个省市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如嵊州市甘霖镇叶家圳朱荣兴,20年前从秋达处买去的中国樱桃苗,经过20个春秋,仍保持良好的生长势头,每株株值超过上百元。嵊州市科协副主席袁辉尧在一次果协会上说:“樱桃现在已成了嵊州一大产业,王秋达功不可没。”
精品苗木,这边风景独好
2002年,迎来了花木又一个春天。王秋达抓住城市绿化好时机,扩大苗木种植面积,为转包到土地,他舍得花本钱,对地上作物一次赔付,经过土地流转,真正成了种植花木大户。
在品种布局上,他减少了周期性较长的广玉兰等品种,增加速生花木规模。如杜英、乐昌含笑,在当时还是珍稀品种。经过10年的发展,桂花、杜英、乐昌含笑、无患子等花木品种,成了石璜镇花木的当家种。一株乐昌含笑,胸径18厘米左右的,去年最高可卖到4000元。
为做强花木产业,王秋达将儿子送到省林业厅举办的培训班学习,提高花木经营管理能力。
在花木布局上,采用标准化,大规格精品苗木的培养。通过收购荒芜苗木等方法,他家花木种植面积已达152亩,其中百分之八十为大规格精品苗木。10多棵树龄近30年,树干高6米,蓬型好的桂花树,每棵市场价可达3万~5万元。
逆势而上,培育精品兰花
随着年龄的增长,7年前,王秋达把经营管理花木的担子逐年交给儿子,腾出时间去做夕阳休闲产业,开始种兰养兰。
2006年初步入兰花生产,当年春季花1.8万元引进三苗虎蕊堞,养了6个月竟赚了8万元,初次尝到养兰的甜头。
但兰市好景不长。2007年兰花市场渐入低迷,面对兰花的不景气,王秋达认为是调优品种好时机,逆势而上投入资金100万元,引进全国精品兰花,创办了一个精品兰花苑,现有精品兰花200多盆。
目前,他培育的飞天凤凰、熊猫蕊蝶成为精品兰花中的精品,多次在全国兰博会获奖。王秋达指着一盆兰花表示,去年这一盆春兰还获得了全国博兰会银奖。他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振兴兰花事业,让更多精品兰花走进更多人家。
凡注有"浙江在线绍兴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绍兴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绍兴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绍兴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绍兴频道"的电头。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短消息代码证:浙号[2006]00072-B011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之处,请联系管理员。凡标为原创的文章,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