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下沉是最大难题
医联体要为基层造血
瞿佳表示,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关键的问题就是医院、医生不同质,这也让医联体的发展停滞于“治标不治本”的阶段。
但要让优秀的医务人才均衡分布,实现医联体内医生水平的“同质化”并不容易。“目前医联体最大的难点障碍就在于医疗资源,尤其是医生人才的下沉。”蔡江南感叹。
根据《2013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200万名医生中,只有43.1%具有本科学历,研究生更加稀缺,仅占8.4%。蔡江南分析,这些稀缺性人才在医疗资源行政垄断之下不断向大医院集聚。而进入大医院后,由于受限于事业编制、行政评级、科研项目等因素,其职业发展道路与大医院联系在一起,并不愿意向基层流动。
同时,医联体中的核心医院大多扮演承担社会责任的角色,缺乏激励机制。何少锋表示,很多医联体是在政府干预下做的,医联体内的核心医院在向基层提供技术、人才方面显得动力不足。
让人才下沉,医生多点执业也许是一个办法。“我们现在这个医联体内多点执业的医生510名,医联体牵头单位报上来我们马上批。”郑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顾建钦表示,政策的放开为医联体的发展带来便利。
远程医疗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医疗资源的不足,基层医院通过和大医院连线,请其进行远程诊断。“每天有一千多个心电图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医院传送过来。所有的图像系统,医联体内有40多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包括专家在内,每天来处理。”顾建钦说。
但在瞿佳看来,要解决根本,光靠这些外力帮扶还不够,要为基层培养合格的医生,培养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基层医生,不仅要为基层“输血”,还要为其“造血”。例如长期派驻专家组织薄弱科室的业务学习,承担疑难病会诊,开展高难度的手术等方式进行传、帮、带工作。基层医院的医生也到本部进修深造,管理人员则被上派学习管理理念,在管理模式与流程上与本部接轨,从而实现医联体内的“同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