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频道 > 热点推荐 正文
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如何应对?
——市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养老问题
2015年02月04日 08:52

  昨日,绍兴市福利院怡康园的老人们在一起聊天。近日,该院的康复楼正式向社会开放。康复楼新增护理型床位294张,但仍供不应求。

  截至2013年底,绍兴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0.3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0%,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2.75万人,失能及半失能老人有4.5万人,人口已呈明显老龄化。

  现状是,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或因费用较高曲高和寡,或因条件不佳少人问津。如何让老人能安享晚年?昨天,多位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养老问题。

  加强养老机构软件建设

  市政协委员潘哲英是绍兴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的工作人员,此前她在绍兴市福利中心护理部工作。

  对于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现象,潘哲英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老龄化加速,促使养老需求增长;二是观念在变,想住养老院的老人多了;三是护理员难招,不得不控制接收数量。

  潘哲英说,目前,各类养老机构护工队伍年龄总体偏大,难免出现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所以,应加强养老机构的软件建设,加大对护工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增强职业荣誉感,让他们看到职业前景,乐意从事这个职业。同时,养老服务内容也要标准化和精细化。

  至去年10月,全市有各类养老机构203家,床位2.7万多张,每百名老人床位数3张左右。这些养老机构中,大约有一半是民办的,这些民办养老机构总体档次较低,这也导致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

  潘哲英表示,去年,市区的绍兴市社会福利院和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两大公办养老机构已改造升级,增加床位700多张。我市还开展省级智慧居家养老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以缓解养老供需矛盾。

  还有一个问题是,一方面,养老机构缺乏专业医护人员与设施;另一方面,大型医院又无法长期为老人提供住院护理。潘哲英建议,可以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为养老机构引入专业医疗机构,老人看病不用走出养老机构。

  加大农村养老力度

  市人大代表季萍是诸暨市和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一直触动着她的心。

  季萍所在的诸暨市浣东街道暨东村,七八十岁的老人就有上百名,不少老人独自在家,很多老人都是中午烧一次饭,晚饭和早饭就吃剩菜剩饭,菜色也单一,既不营养也不健康。

  季萍认为,目前,农村养老机构存在整体数量比较少、设施不完善、养老服务功能跟不上等诸多问题,这使农村养老规模和服务满足不了养老需求。这也导致部分农村的老年人往城区的养老机构挤,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现象更加凸显。

  季萍说,农村乡镇的老年人在养老的选择上还是倾向于居家养老或者是社区养老。目前碰到的困难是社区居家养老缺少设施场所,缺少专业机构运营。

  季萍建议,应加大农村养老服务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在农村兴办养老机构,提高养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建立农村社区养老照顾中心,进一步扩大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范围。

  鼓励民间资本

  进入养老产业

  “我们父母这辈可能不会考虑进养老院,但我以后肯定会考虑的。”市政协委员邵国标是绍兴市国泰助剂厂的负责人,他认为,随着老年人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高龄、失能、独居老人逐渐增多,除了要紧紧依靠家庭和社区养老外,还必须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

  邵国标说,就绍兴而言,市民的养老模式大多是居家养老。目前大约有3%左右的老人生活在养老机构,而实际上,想在养老院养老的老人远不止这个数字,这样就出现了僧多粥少的难题,还有一些诸如护理人员偏少、养老费用偏高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邵国标指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一是可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二是可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可以降低养老服务的成本。

  邵国标建议,对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目的的服务行业,应降低准入门槛,在土地划拨、信贷政策、吸引外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应鼓励民办养老院与公办养老院发挥各自所长,结合居家养老等各种养老模式,共同形成多层次、满足不同老人需求的养老格局。

 

来源: 绍兴日报     作者: 记者 童波 文 何雯 摄     编辑: 金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绍兴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绍兴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绍兴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绍兴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绍兴频道"的电头。

看绍兴新闻,关注浙江在线绍兴频道微信
相关阅读
  • 住房公积金多了民生味

    一直以来,住房公积金“沉睡”饱受诟病。追根溯源,症结在于制度设计存在天然“缺陷”:一方面是用途受限,由于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