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杂志 · 第十五卷
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 > 镜湖杂志 > 评论札记  正文
采风,产生曲艺创作的灵感
时间: 2015年05月11日 08:40 绍兴频道

作者:傅 孙

  中国古代大凡有成就的文化人,都得益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至现代社会,诸多有识之士仍然赞赏和倡导这个能够使文化人开拓视野、丰富阅历、触发灵感的方法。

  2013年11月23至28日,在浙江省文联的支持下,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组织本省一批曲艺作家、曲艺表演艺术家和曲艺组织工作者走出浙江,远赴广西贵州采风,感受祖国西南地区的地域风情,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现状,交流兄弟曲种的发展走向,取得一系列预期成果。

  本次浙江省曲协采风代表团由10位同志组成。由中国曲协副主席、浙江省曲协主席翁仁康领队,其他有:温州市曲协主席、温州鼓词作家卢和乐,杭州市滑稽艺术剧院院长、著名演员刘树根,杭州市曲艺家协会秘书长、著名新故事作家汪黎明,绍兴莲花落创作室主任、资深曲艺作家王云根,金华市曲协副主席、文化馆曲艺辅导干部王跃丰,浙江省曲协副秘书长、曲艺组织工作者庄洁,绍兴市曲协主席、著名作曲家汪嘉宝,上虞市文联副主席、著名曲艺作家袁伟文和曲艺票友、摄影家张国华。

  除去启程与返程的两天时间,曲艺家代表团的实际采风和交流时间共为4天。行程较长,时间有限,为提高采风和交流的效率,代表团将日程和内容作了科学安排,并一一加以实施:

  其一,电影《刘三姐》在新中国的文艺史上享有美誉,去广西进行文艺采风不能不去《刘三姐》的拍摄地阳朔县遇龙河。

  浙江曲艺家前往实地采访船夫,了解当地农民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的情况;在汽车行驶之际,利用车上的播放设备,观摩当时的《刘三姐》影片,并结合当今的创作理念在车上开展讨论,丰富了采风收获。

  其二,浙江曲艺代表团的成员大都经历过40多年前“农业学大寨”开山造田的历史时期,本次考察地处龙胜县的壮族古寨“龙脊梯田”,拓宽了曲艺家的创作时空观。

  “龙脊梯田”始建于650多年前的元代,完工于清朝,地处海拔1916米的崇山峻岭深处,梯田面积71.6平方公里,最大一块不过一亩,大多是狭隘的弯条田,只能种一、二行稻谷。看古寨,从山脚往上看最让人震惊。一座座吊脚楼沿着山势急剧升高,密密麻麻;看梯田,自上而下看最为壮观。人类竟能在这种险峻的环境中坚强生存,令生活在沿海平原城市的浙江曲艺家心灵受到震撼。

  其三,浙江曲艺家结合本省正在兴起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热潮,重点考察了程阳、占里和黄岗等侗族古寨的村落文化。这些古寨的村民文化活动场所统称为“鼓楼”,其形状像高高的宝塔,塔底部是宽敞的厅堂。历史上村民的集体文化和议事活动大都在这里举行,如今门口增挂了“某某村老年活动中心”的牌子。有的鼓楼前还有一块相当大面积的广场,并建有戏台。据当地年轻的大学生村民介绍,当地村民一般不串门,古往今来都重视集体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维护。

  本省曲艺家在考察过程中,交流了今年年初以来响应省文联的号召,送演出到已建起农村文化礼堂的有关村落,和积极参与指导当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相关情况,认为浙江省的经济条件明显比内地省份优越,但在坚持文化场所和活动的地域特色化方面,这次所考察的几个古村的经验值得本省农村借鉴。

  其四,与贵州省曲艺家协会的工作交流是本次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贵州省曲协对本次上门交流活动十分重视,前后两位驻会负责人都到场。数年前,浙江省曲协派员参加中国曲协组织的“全国曲艺名家赴圣地遵义采风活动”,应贵州省曲协所约,浙江曲艺作家创作了一个反映红军烈士后人故事的莲花落作品《四万个鞠躬》。该作品曾经荣获全国《曲艺》杂志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征文优秀作品奖,现已由演员排演,并由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音像光盘。在这次浙江与贵州的交流座谈会上,采风团领队翁仁康代表浙江省曲协分别向贵州省曲协的老领导段副主席和秘书长梁正邦先生赠送了《四万个鞠躬》的碟片,表明两地的曲艺合作项目具有实质性成果。

  在采风过程中,代表团成员还十分珍惜日夜在一起的机会,交流讨论了曲艺作品《大禹会诸侯》《飞兵追击》等作品初稿,审听了由采风团成员执笔创作的《文化礼堂之歌》等录音作品。

  本次采风活动表明,浙江曲艺界十分需要上级领导继续给予曲艺工作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采风机会。

  本次采风活动表明,浙江曲艺界具有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能力和潜力!

作者: 作者:傅 孙  编辑: 金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