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民政
三味 非遗

传递温暖 “点亮一盏灯”团队在云南开设爱心基地

发布时间:2017-06-23 10:48:29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魏新宇

  浙江在线-绍兴频道6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魏新宇)在6月18日中午,上虞区民间公益组织“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社负责人董国光率领志愿者们,走进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架车乡敬老院,给这里21位孤寡老人一一送上了棉被、热水瓶、茶杯、牛奶、面条等爱心礼物。

  而在之前的三天里,董国光和志愿者们在架车乡内徒步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实地走访了15户孤寡残疾老人、贫困学生家庭,分别送上了爱心礼物和慰问金。收到礼物的哈尼族人民深深为来自2600多公里外的浙江上虞的爱心团队所感动,当地一些青年为董国光团队所感召,纷纷加入“点亮一盏灯”团队,开始了新一轮的“灯火燎原”。

  路远迢迢,只为公益赴云南

  6月14日早晨,董国光踏上了赴云南红河的公益之旅。董国光到云南昆明长水机场已经是19时20分,再转车到昆明市区夜宿官渡镇。15日上午,再坐车到昆明南部客运站,登上昆明到红河的大巴车,下午4点多到达迤萨镇。16日早上8点董国光继续出发,先挤公交车到红河县城,再从红河客运站购票至架车乡,10点30分上的车,下午2点到达架车乡政府所在地。这3个半小时75公里的路程中,最高车速只有20码,可以想象一路是怎样的颠簸和崎岖难行。

  董国光告诉记者:“越往前开,越是崇山峻岭,车有时开在众多山岭之上,有时又一下子进入峡谷,路一边靠山,另一边是陡峭的万丈悬崖。”

  所幸当日没有下雨路面并不打滑,牛威小学的校长陈永才能开了面包车来架车乡接站,否则董国光还需要步行2小时。就是经过这样艰辛的3天行程,才到达此行的目的地牛威村。

  从2016年架车乡政府发布的数据看,架车乡有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7个、自然村59个、贫困人口8815人,贫困户率和贫困人口率分别占到全乡的47.8%和43.6%,占全县总贫困人口数的9.5%,居全县最高,是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董国光选择牛威村就是因为它是红河最贫困村之一。

  “我向来推崇实地行走,唯有保持不停地行走,才能历练自己的学识修为,才会更专心更有效地帮助别人,照亮更多人的心灵。”董国光说,“虽然此行前路叵测,条件艰苦,日照强烈,但我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我就是想要一步一个脚印走进去,亲身体验。我们做公益的人就是这‘德性’。”

  关爱学子

  牛威小学设爱心基地

  在牛威娘甫自然村稍作安顿后,董国光迫不及待地步行到牛威小学。校长陈永带着董国光逐个班级了解情况,又看了学生宿舍、图书室、食堂、篮球场、厕所。

  经了解,牛威小学有7个班,从学前班到6年级,180多名学生,8位老师。这所学校是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有一幢2层和一幢3层教学楼,一幢1层的食堂。

  董国光观察到,有些学生家住在山的另一面,步行需要2至3个小时,所以有部分学生是住宿的。图书室里只有些过时的科教书本,没有合适的课外书可以让学生阅读,篮球场的水泥地已经坑坑洼洼。全校唯一一间厕所是泥土垒的,石棉瓦的屋顶都烂穿了。

  当地的风俗一天只吃中、晚两餐饭。开晚饭的时候,学生们排队打了饭菜后三三两两找地方吃饭,或蹲,或站,或靠墙靠树,或坐在土墙上。学校没有围墙,饭点的时候鸡鸭猪狗围着学生们身边转悠。董国光在一旁不停地抓拍着学生们吃饭的镜头,拍着拍着,眼泪已不知不觉模糊了他的视线。

  据校长陈永介绍,该校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其中还有20多位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有的是被收养的,父母年老失去劳动能力;有的母亲过世,父亲患病,姐弟众多;还有的父母双双残疾……

  这一切,董国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和校领导商量后共同决定,将牛威小学设为“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社在云南的第一个爱心实践基地,把牛威小学作为“点亮一盏灯”团队志愿者的新“亲家”。之后,团队将搭建爱心桥梁,资助牛威小学的贫困学生结对、奖学基金、全校学生的校服鞋袜、图书室、学校宿舍冬被等项目的持续开展。

  灯火燎原

  成立红河志愿服务分队

  在娘甫村,董国光借宿在村民李和纳的大伯家中,在短短几天的接触过程中,让董国光对这家人有了全新的认知。

  据介绍,李和纳和胞妹都是普通的打工者,但他们和“点亮一盏灯”团队许多志愿者一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凭着一腔热情传递爱心,比如出钱雇人打扫村庄、在村小学发放3年的奖学基金等。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董国光和这对兄妹秉烛夜谈,郑重介绍了“点亮一盏灯”团队的渊源、宗旨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李和纳兄妹的朴素想法与董国光的公益观不谋而合,经本人同意,李和纳正式成为“点亮一盏灯”团队在云南红河的第一个志愿者。

  董国光在当晚的随记里这样描述他的心情:“若问我什么事情最快乐?什么事情最觉得幸福?我可以告诉你,是又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愿意追随了我一起做民间慈善。志愿者李和纳是一位非常敬业执著、细致踏实的80后。欣喜的是,听说我们要在这里成立志愿服务队,李和纳的妹妹也马上报名,牛威小学校长陈永也随即加入进来,一传十十传百,带动了一大批志愿者。”

  成立“点亮一盏灯”云南红河分队的第二天,董国光、李和纳、陈永一行7人,就开始翻山越岭,走村入户,进行孤寡残疾老人、贫困学生家庭的实地走访。最艰险的一趟是在宗甫村,天气忽晴忽雨,在泥泞不堪的土路上一路颠簸,有时是车载人,有时是人推车。“车子就像一架小飞机,不断地转弯和颠簸犹如在云层穿行,到最后大家宁愿步行了。”董国光告诉记者。

  走进家住宗甫村的6年级学生李红叶家中,还在为平安到达目的地而兴奋的志愿者们见到眼前的景象都半晌无声。幽暗的屋内,除了一张看不清的床和一个灰蒙蒙的灶台,剩下的一片杂乱。这里住着李红叶三姐妹,都在牛威小学读书,分别读6年级,4年级,1年级。房子是泥土垒的,下面关猪鸡,上面住人。三姐妹的父亲早逝,母亲另嫁他乡。见到此情此景,董国光问姐妹们,晚上吃什么?李红叶回答去种的菜地看看再说。一行人跟随着来到菜地,看到四季豆才刚开花,韭菜甚是细小。

  董国光随即从志愿者的爱心款里面拿出1000元资助三姐妹,做生活费,和帮助购置电饭煲和棉被等生活用品。三姐妹默默点头答应,此刻已经完全看不到在学校时的笑容,姐姐李红叶眼含着泪水转过头去。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志愿者队伍中有一名是6年级的学生,是家住格甫村的李周复(化名)同学,今年13岁。其父亲正在服刑,母亲已另嫁,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非常困难。所住的房间仅一人高,只能搭下一张床,每逢大雨屋里就下中雨。

  黑黑瘦瘦的他已辍学在家,经常去给工地推推车,一天收入10元糊口。董国光带了李周复一起走访,带他去街上买了2套衣服和鞋子,并邀请他成为团队的一名小小志愿者。通过一天的活动,李周复戴着团队的志愿者帽子非常高兴,几乎变了个样,开始爱笑爱说话。

  “他已经答应我不去做小工回去好好上学,并且帮助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做一名合格的‘点亮一盏灯’志愿者。”董国光高兴地说。

  据了解,本次云南公益行动,“点亮一盏灯”团队共发放慰问品5762元、慰问金3100元,合计8862元。活动结束后,志愿者李福林发朋友圈说:“浙江公益使者董国光的到来,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之前一直做不通李周复的思想工作,这下好了,他愿意回到学校读书,并且也有了愿意帮助同学的心。这两三天我们都忙到晚上八九点,走得腰酸背痛,虽然累但是很快乐,希望一直能和‘点亮一盏灯’这样出色的爱心团队走下去。”

标签:上虞 爱心服务 云南 编辑: 金燕翔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