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白领的支教故事
年轻的女老师戴着漂亮的牛仔帽,穿着kappa运动衫,染过的长发烫成卷,站在讲台上笑容满面。她对面的孩子脸蛋发红,头发乱蓬蓬,衣服破旧。反差强烈的照片不会让你觉得别扭,反而更加真实。在采访中,白领丽人们说:“该什么样还什么样,我们不会刻意打扮得更朴素去拉近跟孩子的距离。孩子能从电视上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就是没有亲眼见过罢了。”
做点不只为自己的事儿
“我不觉得来这里是吃苦的,跟一次玩也没有太多区别,只不过玩得认真。来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要让自己过得舒服,否则我也坚持不下去。 支教一定要有经济基础,连自己都养活不起就是苦行僧了。”
张瑶现在是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三个年级的英语老师,8月底通过OFS去那儿支教。去之前解决了所有的后顾之忧:注册会计师和英国的职业考试都拿下了,跟男朋友的感情也蛮稳定,于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给上级写了封言情并茂的长信,得到了4个月的长假。
事实上她最终能成行,是因为从8月份开始觉得经济不佳,股市也不好,估摸着工作不会很忙,这位普华永道的标准白领说,“最坏就是辞职,我再找一个去四大事务所的工作很容易的。”
到了独坡乡之后很快就开始每天六节的课,辛苦不成问题,但她坦承心理落差很大:“原来以为支教面对的是希望工程的大眼睛 ,来了之后才发现这些孩子没有一个渴望读书想考大学 ; 我带着传授知识的梦想,可小孩子在课堂上翻滚、打闹, 把脚放在课桌上,用少数民族语言大喊大叫;原来幻想被孩子们簇拥,笑脸啊,礼物啊,实际却是孩子对我感到新鲜,慢慢通过接触才喜欢我……”
“开始非常困惑,从郁闷都快到绝望了”,张瑶的这种经历几乎每个支教者都会遇到,她也在问自己,“我们来是做什么的?”慢慢的,心态平和下来她告诉自己 “传授知识反而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一点学习的习惯和规矩礼貌”。
现实中,理想是需要物质支持的。 “住在50平方米的木头房子里,入冬就得烧火盆,我准备用电暖器,还让家里准备电热毯和棉鞋给我寄来。” 她开玩笑说,“一天就盼着三顿饭,每天都特别饿,特别渴望肉。”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她几乎把宿舍置办成了一个新家,“因为觉得生活不方便我来的时候带了一个枕头,一个充气的床垫。这里的凳子都没靠背,坐着看书腰疼,我又买了一个躺椅。”
听上去似乎支教老师太娇气了,可她有自己的理由:“我不是被迫的,也不是为了给自己贴金,就是为了内心的需求。当你吃饱了喝足了,其他的事情和目标都达到了,于是想为别人做点什么,而不考虑回报。”
在独坡乡待了两个月,张瑶的人生经历几乎每天都在被刷新:“昨天有个孩子逃学,中午孩子被车撞到,晚上又失踪了……很多流血事件、车祸、学生被镰刀误伤、认识的一个人死了……我在北京一年都见不到一次这样的事。”
跟张瑶通电话的时候她一边讲着,一边张望着路口可能经过的汽车。她每周都要坐车去乡里“shopping”,“就是买点吃的和生活用品。”她说。即便支教,也没让这个白领改变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