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 越来越多的绍兴民企喜欢向高校“借脑”
    sx.zjol.com.cn  2013年04月26日  绍兴频道

      城市里停车难,已经成为一种“城市病”,一些精明的商家,却从里面看到了商机。在绍兴,有一家企业就“看上”了省内某高校的“地下立体停车库科研项目”,但在真正付诸实施时,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该科研成果仅需200平方米的地上面积,主要是向地下要空间,在寸土寸金的主城区内特别适合。”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停车库一旦投入使用,车主只要将车开上地面的传输带,自动泊车系统会迅速将汽车藏入地下,而取车时,操作人员仅需轻松输入车牌号码,该汽车就会通过传输带移至地面。“两年来,公司已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但因为部分设计尚在细化之中,何时付诸实施尚没有时间表。项目财务压力沉重,不允许长时间拖着,而一旦放弃,就意味着前期巨额投入要打水漂,左右为难。”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绍兴很多民企都喜欢向高校“借脑”,其中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

      □记者阮宝夫

      A

      科研成果带来的甜头

      时间追溯到1974年的冬天。

      当年,时任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的任世瑶回老家上虞养病,这位一直致力于通风机械、制冷机械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授,那次回老家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他的一位亲戚——上虞风机厂厂长徐灿根,正在挖空心思寻找生产项目。

      在徐灿根的邀请下,上海交通大学的高级工程师就这么来到了这家尚名不见经传的工厂里。在任世瑶手把手的指导下,工人们硬是在简陋的屋子里生产出了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冷却塔专用风机,打破了发达国家产品垄断,也让该企业顺风顺水地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

      而位于绍兴县兰亭镇的“兰亭高科”也是因导入高校科研转化技术而一举闻名海内外。该公司与长沙理工大学合作完成的“废旧沥青再循环利用的成套关键技术”项目,不但为企业找到了跨越式发展的捷径,还让公司站上了国家科技最高荣誉殿堂,获“2008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

      开展产学研合作,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科研成果转化的甜头。上周,在绍兴县瑞群纺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对即将交付给客户的全自动刮刀清洗机做最后的安装调试。已经使用这一新设备的绍兴县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告诉记者,过去,两三个人每天只能冲洗250张网版,劳动强度很大,而现在,一个人操控机器就能很快搞定,效率大大提高。

      一台数码印花机,正在一块白坯布上快速“打印”着花纹……上周,在绍兴县科创中心内,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由高校引入的这套数码印花科研技术,将方便、快速、无污染的印花技术带入轻纺城,不但提升了纺织品附加值近3倍,还为纺织行业创造了数亿元的经济效益。

      据绍兴市知识产权局统计,在2012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了创记录的22023件,专利授权量为12360件,同比分别增长了40.6%和38.5%。而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数量与日俱增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成果不断走入绍兴民企。

      尝到了甜头后,企业进一步加深了与院士、高校的合作。“但凡有一定规模、实力的民企,背后均有几所高校支撑,现在,与全市企业开展科技合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达到了数百家之多。”绍兴市科技局科技合作处处长俞利娟说,而为保持行业排头兵地位,许多企业常会将目光投在高校的科研成果上,力求能将其“变”为生产力。

      B

      不是所有的成果都是“金蛋”

      导入高校科研成果之后,通过转化,带动的不只是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能赚钱的项目,哪家企业不愿意投资?”提及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一事,许多民企负责人这样表示,只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不时会出现科研成果转化难的现象。

      上周,绍兴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朱先生提及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一事时说,为了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12年4月,他从国内某高校花高价购买了一项科研成果,计划在两年内予以转化,但在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发现该科研项目不少内容尚需进一步完善,短时间很难将科技成果转变成产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眼下,类似的事件并不少见。由于从事技术研发时缺乏市场意识,有些科研成果尚需进一步技术细化,有些则产业化成本过高。

      绍兴民营资本充裕,但常常为找不到出路而苦恼,特别是在当前传统纺织行业竞争更激烈、楼市投资受到严厉调控的情况下,高校科研成果转换,无疑为绍兴民营资本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一些民企花高价从高校获取的科研成果很多项目都处于当前最热门的领域,市场前景也极具诱惑力,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比例相当低。

      “不是企业不需要高校的科技成果,而是由于高校的很多科研成果没有满足企业及市场的实际需求,导致无法转化。”谈起企业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看法,绍兴一些民企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从公司的经验来看,高校研究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基础研究,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还有的科研项目缺乏配套技术,无法产业化。

      C

      好项目不但要有

      技术含量还要符合生产实际

      具有良好市场前景

      技术含量

      还要符合生产实际

      具有良好市场前景

      尽管已过去了10多年时间,但提及从高校引入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一事,绍兴国周纱纺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国周仍喜形于色。“色织行业是用水大户,染纱行业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能源成本,节能搞好了,成本就降下来了。”金国周说,公司将生产过程中的冷凝水、冷却水100%回收后用于再生产,并对生产工序中的中水进行深度处理,仅此一项,就为公司每年节约用水175万吨,节省污水处理费上千万元。

      高校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创造者和拥有者,每年都产生大量的高新技术成果。为了拉近与绍兴民企的距离,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每年都会带着众多科研成果,频繁与绍兴民企对接,意欲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在绍兴生根发芽。而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甚至还在绍兴县柯桥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

      “科研成果技术含量再高,不能转化成生产力就没有任何意义。”绍兴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好的项目需要同时满足技术含量高和适合工业化生产两个条件,而企业在引进高校科研项目前,需提前了解该科研项目转化为生产力的市场前景以及可操作性,这样成果水平和企业效益才能完美结合。切莫盲目引进科技成果。

      “购买一项高校科研成果与购买一只茶杯是不一样的,不同规模、实力的民企也需区别对待。”绍兴市科技局科技合作处处长俞利娟说,一只茶杯买来后即可使用,而高校科研成果则不一样,企业高价购得后还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不能现买现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企业没有转化能力和实力,哪怕再好的成果到手也会变成一个差的技术。并且这类科研成果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一旦企业接手后不马上予以转化,时间一长,其成果价值也会迅速流失。

      而民企在从高校引入科研成果时,如何规范技术转让合同也是有效规避投资风险的关键。“相关责、权、利需写明,对技术指标、要求需说明,仅凭口头协议会给企业带来众多隐患。”俞利娟同时提醒说,当你决定引入一科研成果时,如果之前有类似交易,可以提前咨询或参考第三方评价,特别是对于那些投资较大或是转让费用较大的科研成果,更需请专家提前进行技术论证,并对转化产品的市场作调研,以尽可能规避风险。

     
    7.6K
      来源: 天天商报  作者:  编辑: 徐和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网站制作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