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
   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频道 > 绍兴频道_文化 > 名人专栏 正文
“争议生”罗振玉
sx.zjol.com.cn  2013年06月07日  绍兴频道

  5月,上虞,《上虞罗振玉》一书举行新书首发仪式。此书由一虞人赞助出版,上虞市乡贤研究会主编,遴选了学术界和上虞人对罗振玉学术研究的文章,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罗振玉。

  只是大多数人在问:上虞罗振玉是谁?

  罗振玉,祖籍上虞永丰乡(今小越镇)大庙罗村,1866年出生于江苏淮安,1940年去世。自号“永丰乡人”,在书法作品中的落款为“上虞罗振玉”。

  郭沫若曾言:“在中国文化史上实际做了一番整理功夫的要算以清代遗臣自任的罗振玉,特别是前两年跳水死了的王国维……欲清算中国古代社会,我们不能不以罗、王二家之业绩为出发点了。”

  但是,罗振玉更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一方面,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考古学、金石学、敦煌学、目录学、校勘学、古文字学和农学等领域均有极大的建树。

  另一方面,他又长期消失于历史叙述的主流之外,这位“满清遗臣”被认为在伪满州国问题上站错了队。

  一

  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一批兽骨被当地农民挖掘出来。这些骨头上面均刻有一些近似图腾又似符号的文字,有人说,这是“龙骨”,可以治病,有人说,这是天书。

  有位古董商请教了一考古学家,被告知安阳小屯是3000年前殷商之古都,时人迷信鬼神,凡遇大事必求神占卜。这些文字是掌卜者用刀刻在骨上,叫甲骨文,也叫殷墟文字。

  1900年,一位范姓古董商收集了数百片甲骨,运抵京城,清政府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花费300银圆悉数收购,此事轰动京城。

  同年,王懿荣去世,王的儿子为还债陆续出售甲骨文,甲骨文被《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收藏。

  罗振玉与刘鹗在上海毗邻而居,罗振玉得见甲骨,为1903年。

  兽骨易碎,为使这种珍贵的古文字资料长久保存流传,罗振玉帮助刘鹗墨拓、编选出版了第一部甲骨著录书《铁云藏龟》。

  1907年,罗振玉开始收集甲骨,他3次派人前往小屯求购,甚至派弟罗振常至安阳采掘。他于1910年发表《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公布考订结果,后来这些甲骨被称为“殷墟甲骨”。

  据传,目前传世的甲骨共计10万片,罗振玉收藏有1.7万余片,为中国收藏甲骨文之最。他还潜心研究整理,撰写了《殷墟书契考释》等专著,为甲骨文研究提供了完善的资料。

  对此,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甲骨学发展史:“卜辞研究,自雪堂(注:罗振玉的号)导夫先路,观堂(注:王国维的号)继以考史,彦堂(注:董作宾的号)区其时代,鼎堂(注:郭沫若的号)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罗振玉,被誉为“甲骨四堂”之一。

  二

  甘肃,莫高窟,曾发生轰动世界的文物盗卖案。

  这与一个道士有关,此人名王圆箓。

  公元1900年6月26日清晨,王道士在清除洞窟的积沙,没想到墙壁一震,裂开一条缝,里面有一个隐藏的洞穴,堆满了经卷、古物等。

  王道士捡了几个经卷向各级官僚汇报,但是东西多,运费不菲,当局下令“就地封存”。

  消息传之欧美,冒险家如闻到血腥的鳄鱼,悄悄直奔而来。

  法国人伯希和到了莫高窟,所见只有一个肮脏的道士,裤腰带上拴着洞窟的钥匙。他连哄带诱,以极小的代价掠走的是典籍

  罗振玉故里——小越镇大庙罗村

  一代学术大家?一名满清遗臣?

  在世人的争议中,他恍然流经百年。而其治学及造诣,似乎越发难掩光彩。

  与经卷之中的精品,其数量差不多占全部藏品的三分之一。

  1909年中秋,伯氏抵达北京,将“行箧尚存秘籍数种”展示给中国学者,且就敦煌古卷求教罗振玉。

  罗振玉初见敦煌宝物,“一时惊喜若狂、如在梦寐”,当他得知被大肆盗卖时,惊诧得目瞪口呆。

  罗振玉撰文披露了这一惊人大案。

  他还说动伯希和,把带去法国的藏品全部照像寄给他,由他影印出版,此即《鸣沙石室佚书》。

  后他获悉敦煌尚有“卷轴八千轴”,便费尽心机,以学部名义,用3000银圆购得全部文书,使劫余的珍品免于流失国外,并加以研究,先后著录刊布《敦煌石室遗书》《敦煌佚籍丛残初编》等10部敦煌石室的藏书,开敦煌学研究之先。

  罗振玉,被誉为敦煌学的奠基人。

  三

  罗振玉的名字,还与另一位国学大师王国维连在一起。

  学术界有云:世无王国维,罗振玉仍为罗振玉;而若无罗振玉,则至多仅有文学史家的王国维,必无古史学家的王国维。

  据罗氏的外孙回忆,罗振玉初见王国维是在1898年的《时务报》馆,王国维时任报纸书记校对。

  罗振玉见王在一小房间里,一人一书,自斟自酌,便与之攀谈,觉得此人才华和学养不凡,又见到王在扇面上撰题之绝句:千秋壮观君知否,墨海西头望大秦。罗振玉认定此人有过人之才,便邀请王国维到其创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文、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并资助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11年,王国维又随罗振玉移居日本,开始追随罗转治史学,初不得门径。罗振玉劝他“先从小学训诂打基础,再观各家之长。择其可者而从”。

  罗振玉将自己的藏书30万卷,金石拓本数千纸,古器物千余,任王国维使用,给王的研究大开方便之门。

  但是,罗、王两人在晚年交恶。恰好,王国维又投水自尽。

  随之,出现了“罗氏逼债害死王国维”、“罗氏《殷墟书契考释》其为王国维作而署罗振玉名”等说法。

  这些莫衷一是的猜测,至今无任何定论。

  罗振玉,一生以学术、政治为志业,皆从事于“抱残守缺”的事业,在学术上以挽救遗佚的古典学术文献自任,在政治上挽救衰微的清朝统治自任。结果,他在学术上成就不世之功,而在政治上终成南柯一梦。

 
7.6K
  来源: 绍兴日报  作者: 记者 沈卫莉  编辑: 筱应
 
文化杂谈
白居易曾参加异地高考 隋唐教育资源不平衡
过传统节日,不妨多点“中国式
唐朝现“贵妃商机”:和尚“倒卖”杨贵...
 
名人专栏
“争议生”罗振玉
林徽因与冰心:越是朋友和同乡 "结怨"概...
达·芬奇习惯用左手写字 手稿要照着镜子读
苏轼的为官之道:干实事不计荣辱 不作空...
第四届东莞荷花文学奖出炉 6月28日颁奖
图片历史
友情链接 申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