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 > 热点推荐 正文
墨绿色的河水流向曹娥江
上虞发现一条漏报的垃圾河
2015年04月30日 08:50

  地处海滨的上虞区河道纵横,水网发达,无论是去年的“清三河”还是目前正在开展的“三河”深化治理,任务都不轻松。但记者27日在走访中发现,该区绝大多数河道不但保洁到位,有的还建成了我市最早的省级生态河道之一。尽管如此,也有一些河道尚需努力,其中一条还是属于漏报的多处“断头”的垃圾河。

  优美的生态河

  这条省级生态河道属于上虞区东关街道担山村,是该村的一条村河,环绕全村。全长2500多米的村河,其实村内砌坎的一段只是零头,约有2000米都是保留泥岸、岸边种草植树的生态河道。

  “去年上半年,我们投入90多万元对整条村河进行了整治,内容主要是水草打捞和清淤,共清理各种垃圾1.3万立方米。因为沿岸农房密集,怕造成地基松动,所以清淤只在村庄以外的生态河道进行。”村党总支书记姚宝忠介绍,他们村于2005年被评为省级水利示范村后,就开始了生态河道建设。“省里的要求是原来的河岸以及岸边的花、草、树木都要原地保留。因为绿化不够多,省里多次资助进行种植。”在这个过程中,村里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对全体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并落实了多名保洁员每天进行巡逻打捞。“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打捞不过来,我们就组织党员做义务工。经过这几年的坚持,现在这些河段不但清澈,连水质都有很大改善,河里的小鱼小虾也多起来了。”

  去年,村里还投入350多万元,在生态河道沿岸建设了一座公园和亭台、桥梁等设施,让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样在河道治理上做足文章的还有道墟镇的云里河。当天,记者在云里村看到,这条去年开工整治的黑臭河,如今已经“出落”成了一条耐看的景观河道。只见全长约450米的河道两岸砌石俨然,河面上几乎见不到任何漂浮物。“原来不光河岸多处坍塌,而且河里水草密布,上面都可以走人了。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水草清理和清淤,同时对河道两岸进行了砌坎。之后,我们聘请保洁员进行专业保洁,并落实‘河长制’,要求村级‘河长’每周巡查1~2次,镇级‘河长’每周三定期巡查一次。”道墟镇副镇长傅磊介绍。

  被新发现的垃圾河

  在今年4月初对全市已通过验收的“三河”反弹情况排查中,市水城办对问题相对严重的上虞区谢塘镇、百官街道、崧厦镇等地河道进行了通报。之后,又组织了第二轮暗访,又发现一条垃圾河,而且问题似乎更突出一些。

  27日下午,记者来到该区人民西路上虞中学东侧的一座桥下,下面正是被新发现的问题河道。“应该是漏报的,属于垃圾河。”市水城办督查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记者先是来到桥的南侧,发现桥下的河面西岸有一小块被人种植了茭白,河水也有点发黑,而且还有一条拦水坝,将此河拦成了断头河。随后记者又穿越马路,来到桥的北端,看到的情况更严重:河面上满是漂浮的水草,河水呈明显的墨绿色,不远处河面再次中断——这里不是简单的一条坝,而是一片田地。

  据曹娥街道梁巷村村民介绍,这条河名叫通沟,原先最南连接浙东运河,往北接通曹娥江。但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南边已经不通浙东运河,而北边通过地下管道连接曹娥江。至于河水受污染的原因,有村民说可能跟周边存在生猪屠宰场、铜加工厂及纺织企业有关。

  ●记者微评

  历史问题需要现实解决

  这次对上虞区的走访,最让人不吐不快的,还是那条新发现的问题河道,也就是村民口中的通沟。通沟不通,可能确实有着历史原因,但不能因为是历史问题,就视若无睹,放任不管。

  有句话叫“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其实一切历史问题也需要现实解决,落实到当下,化解于当前。这其中,尽管会有困难,而且可能困难还不小,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就看当地政府是否愿意做、真心做。相信只要梳理问题,理出脉络,再听取各方建议,汇集各方智慧,然后制定最优方案,并投入实施,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解决。

来源: 绍兴日报     作者: 记者 周国勇     编辑: 金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绍兴"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绍兴"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绍兴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绍兴",并保留"浙江在线绍兴"的电头。

看绍兴新闻,关注浙江在线绍兴微信
相关阅读
  • 传承中国文化的强音

    写中国书法史,必须写到《兰亭序》,写当代书法史,也绕不开兰亭。作为“书法圣地”,兰亭已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