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1

与时间赛跑 “非常春榨”抢救200万坛手工黄酒

发布时间:2020-03-03 10:20:21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周楷华 金燕翔

P020200303326917095360_600.png

  立冬开酿,立春榨酒,一年只酿一季酒。

  绍兴黄酒,香飘四海。传统绍兴黄酒的酿制讲究天时地利,有着严格的季节性。眼下已到黄酒“春榨”的关键时期,经过一连串的工序,醇香的手工酒才能泥封窖藏。而一旦错过时节,气温升高,黄酒就会酸败。

  疫情打乱了酿酒的节奏。

  告急!中国绍兴黄酒集团共有200万坛手工酒需要春榨,而企业开工足足推迟了两个星期。抢救!克服物资缺乏、人员不足的重重困难,黄酒集团全体动员,众志成城,开启了“非常春榨”模式。“我们要和时间赛跑,把落后的都追回来!”黄酒集团负责人说。

  日前,记者走进黄酒集团下属的沈永和酒厂,感受这场激战正酣的“黄酒保卫战”。

抢夺战!一个工人一天扑酒500坛

  早上5时45分,天未亮,微风夹杂着细雨,带着丝丝寒意。

  我们来到沈永和酒厂门口,这里已变得十分热闹,骑着电动车的员工和载着物资的货车陆续进入厂区。酒厂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寿虹志已等候在门口,看到我们马上迎了上来,“你们好,请先测一下体温。”

  测完体温后,寿虹志带着我们徒步前往黄酒车间。一路上,我们看到两边堆满了叠了三四层高的白色酒坛。“这些都是去年立冬时酿下的酒,最早的放在露天发酵已经3个月了。”寿虹志说,他们是黄酒集团下属酒厂中产量最大的一个,今年需要春榨的手工黄酒有70万坛。

  步入车间,酒气氤氲,酒香扑鼻。我们见到了刚过完60岁生日的技工师傅陈文涌。“陈师傅,每天那么早上班很辛苦吧。”“我们心里急啊!”陈文涌说,“这么多酒必须得赶在4月中旬前完成春榨,要不然酒就酸败了。”

  一旁的寿虹志插话说,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还需要处理酸败的酒,那样成本更大。所以酒厂从2月13日开工以来,每天都加班加点,早上5时开工,下午4时半结束,工人们累了就稍微歇一歇,接着干。陈师傅这样本可以退休的老职工,也主动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每天在车间里来回走动的步数都达到了2万来步。

  在陈师傅的带领下,我们观摩了整个春榨的流程,大致可分为扑带糟、压榨、煎酒、灌坛等工序。为了保证品质,传统工艺大多得人工完成。一坛酒的重量在35公斤到40公斤之间,这些可都是名副其实的体力活。

  陈师傅把我们领到扑带糟车间,来自安徽的工人刘加广正熟练地操作着,只见他打开一坛从室外搬进来的酒,一手抓住坛口,一手托住坛底,将酒倒入带糟机中。扑酒很有技巧,酒坛顶部的酒比较清澈,先倒入两边的容器中,而底部的酒混杂着酒糟,要倒入中间的容器,倒完后坛口朝下,用膝盖顶一下按钮,会有清澈的酒喷出,将坛子内壁冲干净。

  “一般人还真吃不消干,你们要试一试吗?”我从陈师傅手中接过围裙,开始依样画葫芦,看似简单的操作,干起来有些笨拙,扑第一坛酒时差点把酒糟倒入清酒中。酒坛分量着实不轻,才扑了三坛酒,我的手臂已开始发酸了。

  “刘师傅,您一天要扑多少坛酒?”“我现在一天上两个班,加起来大概500坛吧。”刘加广说,这个量比以往要多一些,但现在全厂上下都在忙着赶工,大家热情都很高,坚持坚持也就过去了。

  倒入带糟机中的黄酒通过管道会流入压榨间,通过压榨机进行过滤,得到更加清澈的佳酿。随后再流入煎酒车间,在那里进行高温杀菌,洗干净的酒坛也要用120摄氏度的蒸汽消毒,最后将黄酒灌入坛中,用调制好的泥封坛后窖藏,整个流程才算完成。

  在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调酒。寿虹志介绍,冬酿的酒每天一批,口感略有差别,为了让酒品达到最优,就需要技工师傅将不同批次的酒按不同比例进行调和。“从一粒米到一滴酒,整个流程都是我来把控的。”有着24年酿酒经验的陈文涌很自信。打开酒坛看看颜色,闻闻酒香,他就知道该如何调配了。

  “这是已经压榨好的酒,你们尝尝看。”陈文涌从酒池中舀起一勺酒,倒入碗中,酒水清澈,呈琥珀色,宛如一块美玉。

  记者小咪了一口,清醇甘冽,唇齿留香。陈师傅说,今天调的酒叫古越醇,特点就是入口柔,甜度高。没有过多的厚重感,有的是清新爽口。喝上一口,仿佛感受到春的气息。

用工战!一个科长20多天连轴转

  从黄酒车间出来,我们遇到了综合科长胡小荣。他刚刚完成员工的进厂测温,手上还拿着体温计。“稍等一下,我还要打几个电话,联系一下最后一批外来员工的返岗事宜。”

  沈永和酒厂是其所在的东湖街道首批复工的企业,为了尽早复工复产,这位综合科长已经20多天连轴转了,“一开始我们担心的是什么时候能复工,复工后担心的是用工问题。”

  酒厂最多时有八九百名员工,而2月13日复工时只有175人到岗,大多是绍兴当地员工。像陈文涌所在的四组,满员时有28名员工,复工时只有10人到岗。怎么办?只能是加班加点,一个人当两个人用,有的员工身兼数职,有的人要同时管10台压榨机。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党员干部要首先行动起来。”寿虹志说,厂里马上成立了党员干部突击队,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冲,原本在管理岗位的队员也纷纷投身一线。另外,为了保障春榨,厂里还进行了一次人员调动,将其他车间的员工调配到黄酒车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工压力。

  酒厂采取的这些自救只是权宜之计,想要根本解决问题,还得尽快让外地的熟练工返岗。外地员工主要集中在安徽,复工后酒厂本打算包车接员工,可一开始大巴车根本下不了高速。于是酒厂给有车的安徽员工挨个打电话,让每辆车载满其他员工率先返回绍兴。酒厂还在附近包下了一家宾馆,作为员工的隔离点。

  2月20日凌晨4时,熟睡中的胡小荣被急促的电话声吵醒,原来有两个员工之前没打招呼自驾回绍兴了,但进不了隔离点。他二话不说就起床,帮他们安置妥当,随后直奔办公室。“当天有两辆大巴车要接50多名员工返岗,我正好做些准备。”

  封坛后的黄酒。

  “我是早上6点来上班的,发现他的办公室灯早亮了,吓了我一跳呢!”寿虹志开玩笑说。不过,当天大巴车没有按原计划下午返回,而是晚上11时才到,完成所有工作的胡小荣,直到第二天凌晨2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

  目前,酒厂已有300多名员工到岗,黄酒车间的员工基本到位了。“我们正开足马力,全力追赶,每天扑带糟7000坛左右,煎酒6000余坛。”寿虹志告诉我们,他们的目标是在4月20日前完成春榨,尽量减小损失。

  黄酒集团下属的其他几家酒厂,同样在上演着一场轰轰烈烈的“保卫战”,力争按时完成200万坛手工酒春榨的艰巨任务。

防疫战!所有员工一天测三次体温

  每天早上员工进厂时,党员突击队员都要给每个人测体温。我们看到一个细节,队员测的不是额头,而是手腕。“这是为了测温更精准。”一名队员告诉我们,骑车来的员工额头会冷,而开车来的要是开了空调额头会热,测手腕最准了。

  测温正常后,每个人还要到保安室登记相关信息。一位上年纪的工人下车登记时有点小意见,“怎么每天都要登记啊?”保安师傅跟他开玩笑说,这就好比吃饭,不是每天都得吃嘛!

  在全力复产的同时,疫情防控决不能轻视。“防疫是重中之重,来不得半点马虎!”寿虹志说,除了早晨进厂测温,每天上午和下午还要分别再测一次,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前不久,他还真经历了一场虚惊。当时一位员工在宾馆隔离时,体温达到了39摄氏度,厂里赶紧派人查看,结果体温又恢复了。“可能是因为这位员工刚洗了热水澡,又有点紧张导致的吧。当时真的很焦急啊!”

  为了防止人流聚集,酒厂中餐实行分餐制,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分散就餐。每天有突击队员协助食堂人员以车间为单位分好配餐,每个车间再派一个人到食堂领取。

  上午10时半,我们来到食堂,胡小荣和生产科长邵琪戴着口罩和手套,已经开始分餐了。当天的菜有黄鱼、莴笋和绍兴特色菜八宝菜,看着十分清爽。胡小荣说,因为开工时间早,中餐的时间也调整到了上午11时,为了保证工人们的营养,他们每天都会更换菜品,改善口味。

  “机黄车间一共18份,还缺两份。”邵琪照着单子将菜和米饭分别装入袋子,交到前来领餐的人手中。全厂共17个部门,每天根据前一天上报的情况,配送200多份中餐。厂里也鼓励员工自己带餐,尽量减少接触。

  我们注意到,来取餐的人不是一窝蜂来,而是每隔一段时间来一批。“对,除了分餐,我们还分时取餐:每隔15分钟安排一批人来食堂,取餐时与旁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一直忙到11时半,胡小荣和邵琪才空了下来,向记者解释道。

  在胡小荣的邀请下,我们也取了两份快餐和他回到办公室。只见每个员工都坐在自己位置上,默默地用餐。用完餐后,又马上戴上口罩,将餐盒放入指定的回收点。

  “现在都成习惯了。”扔完餐盒后,胡小荣一边洗手一边说,厂里规定除了戴口罩,人与人之间要保持1米以上距离。打喷嚏或咳嗽时,还要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使用过的纸巾应投放至有盖垃圾桶,并立即洗手。

  用完餐不久,综合科一个员工开始准备起84消毒液之类的东西。我们上前一问,得知他叫许金夫,正打算去给厂区消毒。“每天两次,早上是8点半开始,下午是午饭后开始。”许金夫说。

  在做好防护后,我们跟着许金夫一起前去消毒。只见他戴着手套,背着类似农药喷洒器的机器,沿着厂区道路前行,对路边的草坪和垃圾桶进行喷洒消毒。

  “许师傅,车间不用去吗?”“我就负责厂区公共区域,车间的内部消毒,也安排了专人负责。”许金夫一边工作一边回答。

  因为防控工作开展得扎实,复工后酒厂未发生什么意外状况,为打赢这场“保卫战”系牢了安全带。


标签: 编辑: 金汉青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