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做的报告中指出,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2006年的1688.5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约5600.1亿元,年均增长22.73%。与此同时,据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10月31日《中国青年报》)
科研经费还有60%流失到哪去了?记者梳理了近3年国家各部委、各省份数百份年度审计报告发现,科研经费被“贪”、“吞”、“挪”、“骗”。大到发工资、福利、建经适房、买汽车,小到充饭卡、交话费,甚至重复报销车票等。
还不能忽视财务报销环节。在财务账目中,回扣、贿赂之类不好直接做账,于是开支报销的名目与技巧就成了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学问。很多事业都毁在畸形的报销制度上。在现行的报销制度下,小到一个项目,大到一个单位,资金的开支都是随意的。经常是有了经手人、负责人的签字之后,钱就可以花出去了。至于是用在行贿方面,还是吃喝玩乐方面,是自己揣了腰包,还是用在项目和事业上,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果项目资金怎么花销,已沦为一种“良心账”模式,那么在诸如此类的报销文化的浸润下,科研经费也就很难独善其身了。随之而来的套取科研资金、变现占有科研资金以及种种“科研腐败”,就难以避免了。
财务报销制度的随意性,正好暴露出我们许多基础性社会制度的薄弱。正如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所指出的,重建账目管理制度与现金管理制度等社会基础制度非常重要。这可以为推动社会转型,创新社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如今在一些领域,行贿之风盛行,贪占之欲难遏,项目和事业被坑,人才也因此被埋没。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项目资金好挪用、现金易套取、账目乱报销等基础制度有漏洞的缘故。其实只要坚持制度创新,在信息化时代,改变畸形的报销制度,减少提取和使用现金,让账目更透明,让资金去向更可控,其实并不是难事。关键还是看有关部门的决心与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