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杂志 · 第一卷
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频道 > 镜湖杂志 > 散文随笔 正文
闺秀斋三题
时间: 2014年01月23日 16:10 绍兴频道

 

  依偎在母亲身旁

  好久没去看母亲了,昨天是母亲节,因要送女儿去杭州,只能用电话问候母亲。今天,无论如何一定要去看望母亲。

  电话告知姐,姐说她正要过去帮爸妈擦窗子,我让姐先过去帮忙。

  等我到了母亲家里,已是中午十二点了,一进门,就看到一桌子我喜欢吃的菜,姐说,饿了吧,赶紧洗手吃饭。我知道他们等急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歉意。

  吃完饭,妈和姐起身收拾餐具,我忙上前阻止说,今天谁也别动,由我收拾。妈坚决不让,但最终还是拗不过我。我把碗筷搬到厨房,妈在一旁看着我,帮我拿这拿那,还不停地唠叨:我自己会洗的,你要累坏的。人又瘦了,怎么穿这么点衣服,当心感冒......我让姐把妈请到房间去午休。

  收拾完后,姐过来和我说,妈说让你过去睡会儿。我本有事想出去,但突然觉得好久好久没和妈一起睡了,便欣然答应。

  妈的床特大,古式的,床的前面是圆弧形的用木头雕制而成的花格子,上面有好多用象牙镶出的花纹,漂亮又精致,做工特别的考究。记得小时候爸爸下乡镇去搞工作,我经常和妈妈一起睡这个床。

  我们母女三人挤在一起,妈睡外面,我睡中间,姐里边。妈为了让我们睡的舒服些,一个劲地把身子往外移。我把妈轻轻拉了过来,好久没有这么近距离的贴在妈妈身边了,似乎自己又回到了小时候,心里觉得暖暖的。

  妈妈真的老了,也瘦多了,满头的白发,但依稀还能看出年轻时的美丽。端庄的脸上,长长的眼梢、高高的鼻梁。岁月的沧桑无情地把我原本美丽动人的妈妈,变成了眼前这位满头银丝的老太太。我不禁感叹时光的飞梭、岁月的无情。

  我侧着头注视着母亲,忽然,心里一阵酸楚。我轻轻地挪了下身子,紧紧地依偎在妈妈身旁,情不自禁地说:妈妈,日子过的真快啊,我们都老了。

  妈妈微微笑了笑,缓缓地说:是啊,做人就这么一眨眼功夫,自己还没觉得长大,就已经老了。

  我嗯了一声。喉咙似乎被什么东西哽咽住了:妈妈,你小女儿都有好几根白头发了。

  是啊。唉!妈妈一边应着,一边轻轻叹了口气。不知为什么,泪水一下子溢满了我的眼眶。

  妈妈,你可一定要保重,这辈子让我们多做几年母女啊。

  妈妈用手轻轻地捏了捏我的手说:这条路是迟早要走的。睡吧!

  母亲的坦然和镇定足以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

  看着母亲衰老的面容,我的心似乎一下子被什么东西揪住了,眼泪不由地滑落下来。人,为什么会成长?为什么会衰老?又为什么会死亡呢?好好的亲人,一旦离去,就这么从此阴阳相隔,再也不能相聚了......

  我的妈妈,勤劳、善良、聪明、坚强、贤惠、待人和蔼、吃苦耐劳、又善解人意。无论我们家搬到哪里,我的妈妈总会给邻居们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就连分开三十多年的老邻居,至今还一直和妈妈保持着联系。

  说到妈妈的坚强,让我想起姐说过的那些事。

  “文革”动乱期间,我那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爸爸,被造反派作为“走资派”进行批斗。妈妈总是一声不吭很严肃地站在台下,没有脸红、也没掉一滴眼泪。因为她坚信,爸爸拼命工作没有错。那是一段多么艰辛的日子啊!妈妈带着我们这些孩子,坚韧不拔地度过了那些艰难岁月。

  妈妈不但坚强,而且特温柔,她的温柔一直深深地温暖着我的心。她总是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让我们孩子受累。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晚上睡觉总是妈妈帮我打着扇。妈妈一边帮我打扇,一边轻轻的帮我揉背。有时,妈妈扇着扇着困了,禁不住把扇放下,只要我叫一声妈妈,妈就立马提起扇继续帮我打。好几次,妈妈实在太困了,一会儿功夫又会放下扇。我会再一次叫妈妈,妈就会硬撑着坐起来,不让自己睡着,继续帮我打扇,直到我睡着为止。现在想想,那时的妈妈真的好辛苦好辛苦,白天上班,下班还要忙于做菜、做饭、洗衣服搞卫生。躺在床上了,还要帮我打扇,那时的我怎么就这么不懂事!

  妈妈这辈子,为了我们、为了这个家,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印象中好象从没看到妈妈有休息的时候,除了忙于工作,从早到晚就是不停地为家里操劳,做饭、洗衣、帮我们织毛衣、做衣服。她每天就象打仗似的,忙完了这头又忙那头。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安排的井井有条。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真的太不懂事、太不懂事了。

  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就象妈说的,自己还没觉得长大,就已经老了。

  记得小时候只要外面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会跑回来依偎在妈妈怀里哭诉。可现在,即使有满腹心事、无数伤感,也只能放在肚子里,慢慢地自己消化。

  妈妈老了,不再象年轻时那样,再也承受不了多少压力了。好多年以前,我们姐妹几个就商定,父母那里只许报喜不准报忧。

  我静静地依偎在母亲的身旁,轻轻抚摸着母亲的手背,内心感慨万分,母亲的爱、母亲的呵护,在我脑海里一幕幕似电影般的浮现......

  母亲,让我一生感动!

作者: 孙金环  编辑: 杨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