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1

徐爱华:和疫情赛跑的巾帼担当

发布时间:2020-03-09 08:57:31 来源:浙江日报 记者 苗丽娜 孙良 王啸天 通讯员 王小燕

  一次、两次、三次……约访浙江华联集团董事长徐爱华很难,最近她每天都在为生产线上的事情奔波,实在腾不出时间。她说,生产的都是救命用的,得抢时间。

  隔离衣告急、防护服告急、口罩告急……今年春节,徐爱华很急,她发现有钱也买不到物资捐赠。怎么办?她想到自己就是做服装的,怎么就不能做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呢!

  徐爱华和疫情“赛跑”的速度惊人:1月25日,她和儿子一起筹划生产隔离衣的生产线;1月31日,徐爱华的车间连夜生产出第一件隔离衣样板;2月1日,20多名工人生产出第一批隔离衣;2月3日,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

  一批批,徐爱华将生产出的18000多套隔离衣免费捐赠给援助武汉的浙江医疗队员、本地及省内外医院医护人员、环卫工人和交警等。

  这两天,徐爱华主要忙着把隔离衣、防护服的生产线搬进更大面积的新厂房,10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中,崭新的拷边机、热封机正从全国各地陆续采购到位,在这间战时状态的“兵工厂”里,现有200多名一线员工,在争分夺秒生产更多的隔离衣。

WechatIMG3116.jpeg

  “三八”节马上到了,这位全国三八红旗手女企业家说,自己满心感恩,因为这个速度不是自己一个人创造的,政府、民营企业家、工人等,在大家的合力下,生产线才运转起来,这个节日过得很充实。

  做救命的衣服,她说:“我要和疫情比速度”

  “我和我妈分工明确,我管工厂安全生产,她管采购物料和生产机器等。压力太大了,她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确实没时间。”采访中,徐爱华的儿子张皓洋替母亲向记者致以歉意。

  下决定之前,徐爱华最大的压力,不是生产而是员工的安全。疫情当前,风险不是小事,员工出现感染怎么办?生产出现意外怎么办?生产过程中有困难怎么办?有企业家提醒她:你得冒多大的风险,这不仅仅是个人就能做的事;有身边人告诫她:你安稳一点,干这个事情会很难……

  “当时我看到一线医护人员的一些报道,因为没有防护服,只能穿着白大褂就上阵,感染风险很高,我看着心里很痛。防护物资全国紧缺,你要捐也买不到货,我心里很揪心。”徐爱华回忆,就在那一刻,一个念头浮上——自己的企业是不是可以来生产。

  创业37年,徐爱华筚路蓝缕,打拼出了一番成绩。她的创业故事,曾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当作重点案例,收进书里。

  现实的困难搁在她眼前:疫情似火,集团旗下商场关闭,外贸板块业务订单受到影响;90多岁的老父亲患血栓在医院做脑手术;生产隔离衣、防护服,企业一无经验二没资质,就连最基础的设备都没……

WechatIMG3117.jpeg

  徐爱华找来了儿子、集团旗下浙江绿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皓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没想到,张皓洋也正为疫情揪心,不仅到处托朋友从国外采购口罩,还为自己公司研发的新项目体温贴的未能量产而倍感遗憾。徐爱华的想法得到了儿子的支持。“我们这是做救命的衣服,我全力配合。”张皓洋对徐爱华说。

  “做服装一直是我们的强项,我们曾经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获得了全国民营企业第一张服装外贸自营进出口牌照,我们要排除一切困难,用最快速度建立生产线,获得批文,生产出隔离服、防护服等紧缺物资,先捐赠给医院等有急需的地方。”徐爱华当场与儿子拍板。

  1月25日,也就是大年初一,徐爱华的战“疫”日志开始书写——这天一早,徐爱华一个个拨打朋友的电话,寻找样本和采购原料,落实生产企业备案和产品备案、设计打样等一个个重大事项,以最快速度安排人员组织生产。

  13天造出一条生产线,她说:“再早一点就更好了”

  “13天,从做下决定,寻找样本到最后生产……无论如何终于把生产线做出来,但要是再早一点就更好了。”徐爱华说。

  机器设备、辅料、人工、生产资质……都是挡在徐爱华面前的大山。没有设备,徐爱华就到处托朋友打听采购。“防护设备的液压机,公司的人联系了两天都买不到,我就托朋友找。那一天联系上已经半夜,我说要马上买,那边要付定金,我就自己用微信直接把钱付了,本来这些事情都要走公司程序,但这个时候就先简化了。”徐爱华笑着说。

  没有工人,徐爱华就和公司高管给老员工一个个打电话,很快从当地招募了20多名熟练工。技术部负责人王晓英第一时间赶到了厂里。“董事长的决定让我们都很感动,我们也想出自己的一点力。我初七去其他工厂学习,当晚回来彻夜打样,第二天就把隔离衣的样品赶出来。”王晓英说。

  一个团队就这样迅速组建,厂长陈亚珍负责生产管理,陈国平负责采购,刘競负责防控安全……仅仅四天时间,2月3日,首条生产线投入。

  “我们要保证产品质量,也要保证员工的安全。”徐爱华要求,每名员工每天必须监测体温,戴好口罩,穿好隔离衣。为进一步做好防控,徐爱华索性把复工的员工全都请进了厂里,免费提供吃住,还给他们涨工资、买保险。全厂上下拧成了一股绳加油干。

  省经信厅驻企服务员景勇祥已经在厂里待了近一个月,经常忙到晚上10点多,指导企业完成物资调令。绍兴市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陈康是驻企指导员,在车间仿佛扎了根,从制定产品标准,把控产品质量到企业生产备案等给予指导与帮助。徐爱华还从舟山、苏州找来专家外援,通过远程和请进来的方式,为企业制定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防护服(非无菌类)的质量体系标准。

  2月7日,是徐爱华记忆深刻的一个日子。忙碌了多天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首批隔离衣出炉,让徐爱华与生产线上的每一名员工都无比激动。当天,徐爱华就把这批一次性隔离衣捐赠给了医疗前线。

WechatIMG3115.jpeg

  社会有需求,她说:“我是必须站出来的那个人”

  “原来,我仅是想做一些隔离衣、防护服捐赠救急。现在,我准备长期生产,做成一番事业。国家有危难社会有需求,要有人站出来做事,我认为自己是必须主动站出来的人。”徐爱华有了新的决定。

  眼下,徐爱华的一次性隔离衣日产量已达25000套左右,防护服生产资质也正在申办中。2月8日,浙江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向徐爱华公司下达应急物资调拨令。国家工信部也在2月20日下达调拨单,直接发武汉。截至记者发稿,一次性隔离衣产量达到30多万套。

  “我们看到清扫街头、拖运垃圾的环卫工人除了最基本的口罩外,没有其他防护措施,我们就向越城区的环卫公司捐赠了隔离衣,送到他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很感动。”徐爱华动情地说。

  为生产线忙碌奔波的那段时间,徐爱华的父亲经历了手术。在得知徐爱华的举动后,老父亲每次都对徐爱华说,这样做好的,你去忙好了,你放心。老父亲还一直叨叨:你一出生,我说我们要热爱中国,就给你取名“爱华”。徐爱华明白,父母一直以来都是深明大义地教育自己。

  这场战“疫”中,让徐爱华感受深切的,是“力量”两个字。“党委政府24小时待命,用强大的力量支持我们企业,让我们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付与行动,给了我们最大的帮助。我们的民营企业家,用各种力量支援,听到我们做隔离衣防护服,他们义无反顾地帮我们。我们去采购辅料,一些工厂听说用来抗疫,无论如何都会从仓库里拿出货源。还有我们的员工,我们有一半以上的临时工,他们来就抱着同一个想法,希望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徐爱华说。

  “有人问我累不累,我说不累,我感到很充实。一个企业真正的价值体现,是社会真正需要它的时候,它可以做些什么。这是我对我自己的要求,也是对下一代的要求。”徐爱华放下生产线上一件刚完工的防护服样品,将它放在桌上,用手轻轻抚平。

  采访的当天晚上9时,徐爱华还主动给记者打来电话。她说,自己一直心怀感恩,想借此机会感谢这段时间来帮助她的所有人。

标签:隔离;生产;她说;防护服;救命;员工;采购;口罩;疫情;捐赠 编辑: 孙良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