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1

“清官第一”甄完:青草满庭 惟清名以传世

发布时间:2019-11-29 10:27:11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良 郑培庚

走进新昌县镜岭镇岩泉村,一泓深山里的岩泉,因走出了“清官第一”的甄完而著名。  

甄完(1392~1465),字克修,号复庵,明朝初期新昌县彩烟乡岩泉村(今属新昌县镜岭镇)人。

甄完一生为官清廉,生活清贫,在彩烟山一带有一首流传很久的民谣,“甄布政,甄布政,长椽细瓦擂鼓门,八十公公作樵夫,七十婆婆织纺锭,两只小船运菜还缺一顿……”这首民谣就是甄完清廉生活的真实写照。“长椽细瓦”,指的是甄完家的房子是用茅草盖的,“擂鼓门”是说甄家用圆形竹器做门挡风雨,“八十公公”和“八十婆婆”是指这一对老夫老妻自己砍柴不够烧,纺纱不够穿,“两只小船运菜还缺一顿”是说两只鸭子下的蛋当菜不够吃。景泰皇帝朱祁钰曾命朝廷特使查清甄完家境之实情,为之感动,特御赐“清官第一”金字匾额,以彰功德。

2013年春,甄完故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正式动工兴建,2014年6月建成。基地由甄完祠堂、墓园、廉政展览馆等部分组成,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

1574834450246_5dde1112159bb83f72fd37e8.jpeg

基地主要依托甄完故里遗迹,注重对历史传统廉政文化素材的挖掘、保护,重点对历史遗址进行保护性修复挖掘,修建了甄完祠堂和墓园等。甄完公祠是在原甄完祠堂的原址上进行修建,宽24.15米,深29.38米,高9.54米,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古建筑,分前厅、两厢、正厅三个部分,内新置雕像、匾额、楹联,在楹联文化中融合廉政元素,体现甄完勤政廉政思想内涵。

祠堂两厢设立了廉政展馆,将甄完生平事迹通过连环画形式,分“孩提求学、进京赶考、清廉为官、造福梓里”四个时期,编写成30多个活灵活现的小故事,形象生动的画面再现了明代新昌籍廉吏甄完生平事迹及其刚正不阿、体恤民情、一尘不染之形象。同时,在祠堂西北角新建一电教室,专门设置“新昌清吏”展区,进一步展示了新昌地域廉政文化,并购置了电化教学设备,播放警示教育片。甄完墓园是对原有甄完墓进行修缮,重新铺设步道,并在步道两侧设置瞻仰区,种植了松柏、果树。

历史上不乏清官廉吏,甄完只是其一。先贤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让他们面对权贵不畏不媚,这种人格力量是植根于灵魂深处“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是“两袖清风朝天去”的坦荡,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忠贞。他们的人格、气节就是他们肉体里的钢筋铁骨,也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标签:新昌县;镜岭镇;祠堂;清官第一;廉政;廉政文化;生平事迹;深山;墓园;两厢 编辑: 孙良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