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运行以来首次油价调整在明确的市场预期中“如约而至”。这是今年我国第二次下调国内汽、柴油价格,并创下9个月以来最大下调幅度。
未来成品油价格约“两周一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4日宣布,从25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395元和400元,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9元和0.34元。与以往不同,发展改革委这次并未提前召开媒体通气会,而是于16时50分左右在官网直接挂出调价通知。
“新机制实施后,我国成品油价格进入每10个工作日到点就调的阶段。以往到了调价窗口期,市场猜测是否达到调价幅度、是否调整以及何时调整的情况将大大减少。”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说。
发展改革委于3月下旬出台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并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
按照新机制,除非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过小,否则国内汽、柴油价格约每两周一调。
4月10日是新机制运行以来首个调价窗口,但因国内汽、柴油价格变化幅度未达50元/吨而搁浅。第二个调价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上一轮调价周期未下调幅度累计纳入。
虽然此次成品油价格下调预期明确,但直至24日中午,各市场机构关于下调幅度的预测未达成一致。“主要由于现行机制对挂靠原油油种及比重未公布,使市场预测难度增加。”金银岛成品油分析师韩景媛说。
成品油价格下调影响如何
这是2012年7月成品油价格下调以来最大下调幅度。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说,成品油价格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中的比重约为0.2%。据此测算,此次成品油价格下调6%左右,将直接压低CPI约0.012%。
成品油价格下调对不同消费群体影响不同。陈晴说,此次油价下调对终端用户和消费者而言是利好。对于以油品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物流运输业而言,将减轻物流企业油耗成本。
根据测算,载重50吨的物流货车,月跑10000公里左右,单车月度油耗成本将减少约1300元。目前运输成本占物流企业成本70%左右,而油价成本约占运输成本一半,此次油价下调将直接减少3.09%的运输成本,进而减少2.15%的物流成本。
出租车行业运营成本也将大幅减少,预计各地燃油附加费将因此下调。对于月跑2000公里、每百公里8升油的私家车主而言,月油耗成本将减少近50元。
新机制实施以来市场影响如何
韩景媛说,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对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反应更为灵敏。同时有效抑制了市场投机行为,成品油市场相对回归到以供需为主导的轨道上。
她说,就贸易流通环节而言,寻货、购进、运输、入库及销售一般10至15天为一周期,往往资源还未消耗,油价再次调整,贸易商风险把控难度加大。另外,由于调价周期缩短,调价幅度随之缩窄,谋求短期利润的投机行为明显受到抑制。
因各国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加之国际能源机构纷纷下调全球原油需求预期,国际原油价格近期持续下行。卓创资讯分析认为,在资源供过于求、美国货币政策收紧预期上升、资金做空原油三大利空影响下,后期国际油价回涨压力较大,短期仍以看跌为主。预计到下一计价窗口,国内成品油价格有望“连跌”。但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下滑可能性不大,预计下调幅度有限。
-新闻分析
更灵敏地
传递市场价格信号
新机制的完善是近年有关部门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凝聚共识后制定的。作为新一届政府就任后出台的首个重要经济改革举措,新机制使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我国能更为灵敏地传递市场价格信号。
发展改革委3月26日出台新机制时承诺“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都会调整一次,该降就降,该升就升”,严格按照规定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4月10日是新机制运行以来的首个调价窗口,但因变化幅度未达到50元/吨而搁浅,新一轮计价周期的调价窗口顺延至4月24日。
相比之下,按照旧机制,此次油价下调要推迟至少12个工作日以后,并有可能不调整。
原机制规定,成品油调价周期为连续22个工作日,同时,油价调整还必须满足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幅度达到4%的条件。如果在这个周期的最后几天,国际市场油价因某种原因暴涨,整个周期平均价格波动有可能达不到4%的调幅要求,那么,国内汽、柴油价格就不会调整。
新机制还有效地抑制了国内外市场的投机行为。
由于调价周期缩短一半以上,有关部门适当调整了挂靠油种等措施,这就有效增加了国际投机资本操控部分油种期货价格的难度。同时,精确测算价格难度增大,也抑制了国内一些油品经销商囤积成品油赚差价的投机现象,有利于保障供应,减少投机造成的供不应求现象。
可以预期的是,今后油价频繁调整将成为常态,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将大为减少。
过去,为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或回避重要节假日等原因,国内油价调整会推迟或减少调价幅度。人们对相关部门的这种“好心”似乎并不领情,屡屡发出“跟涨不跟跌”的质疑。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实践表明,面对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只要顺应民意,问计于民,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