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郑州存在“纸门”事件,实木门外面是两层硬纸板,除了边框少部分是木材外,中间全是用纸填充的。记者调查发现,在大连市场中同样存在类似情况,部分千元以下的实木复合门也用纸壳填充,而大多商家对此并不避讳,认为这是业内常规。
调查:“纸门”集中出现在低端市场
昨日,记者先后走访了市内两家木门市场了解到,目前行业内对实木门的称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木复合门,另外一种是纯实木门。在市场中,实木复合门的种类极多,价位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也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而其中就包括用纸壳填充的实木复合门。
在位于沙河口区的一家木门市场中,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询问了多位销售人员。“实木复合门就是用原木做框架,中间钉上木方,外面包上一层木板或者密度板,然后上漆或压膜。 ”一位销售人员表示,这其中说道有很多。
比如做框架的木方有些是原木方,这样成本就会高很多,另外一些是插接木,也就是用实木条拼接压缩而成,配以实木漆皮,这样也是质量较好的。还有一种用压缩的碎木块外面包裹一层密度板,从表面上看,重量和实木相差无几,但工艺上就差了很多,而其中还可以细分,有些使用的碎木块品质不好,可能更会影响木门的品质。“一般来说,实木复合门中间都是空的,用的是碎木块填充,品质比较好,有的填充纸壳,行业内叫蜂窝纸,和一般纸壳也不大一样。”这位销售人员说,1000元以下价位的木门中不可能找到全部由实木制成的。
业内:填充纸壳为增加隔音效果
在市场上,记者发现大多数商家并不回避“纸门”的话题,而且很多人承认使用纸壳或蜂窝纸等填充物。在西岗区的一家木门市场,见到顾客上门,商家会直接询问对方需要定制什么价位的木门,对于低于500元钱的木门,商家直言只有门框是实木,如果中间要做木方隔断,还需要加钱,其他位置就是填充物。
在西岗区的木门市场中,一位销售人员说,填充纸壳或蜂窝纸其实是一种正常情况,已经流行多年,并不一定就说明木门的品质不好。
“填充纸壳或蜂窝纸主要是为了增加木门的隔音效果,而且如果顾客要求填充还需要增加费用。 ”该销售人员说,至于新闻中所说木门一敲就是一个大洞,里面全是纸壳,这只能说明木门质量太差,只粘了一层皮。“正常情况下,就算是几百元钱的定制门,锤子只能砸出一个坑。”该销售人员说。
“填充纸壳还是好的,有些根本不填充。 ”在沙河口区的一家木门市场中,销售人员介绍说,在市场上如果是纯实木的木门平均价格在3000元以上,低于这个价位的木门大多是实木复合门。
该销售人员称,实木门是指制作木门的材料是取自森林的天然原木或者实木集成材,经过多道工序科学加工而成。实木复合门只是实木框架,从严格意义上说,实木复合门的说法也是在打擦边球。
实木复合门存猫腻
原木框架
实木复合门多是用原木做框架,比较好的框架用原木方,成本较高,另外一些是插接木,这样也是质量较好的。还有一种用压缩的碎木块外面包裹一层密度板。
锁孔周围用实木块
定制木门锁孔周围都用实木块,因为这里有可能被钻开,能看出来材质。其他位置就可以使用品质较差的木料,甚至使用替代品,比如密度板等材料。
填充物说道多
一般来说,实木复合门中间都是空的,用的是碎木块填充,品质比较好;有的填充纸壳,行业内叫蜂窝纸。
相关新闻
顾客大多很少关注填充物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木门市场上内幕重重,而且没有统一制作标准,令人无从选择。“这两天去买门,问了几家店,实木、拼接木还有什么原木,我都听不懂到底是怎么做成的。”市民王先生近日准备买门,王先生说,所有商家在介绍产品时都拿出一块样品,看上去都让人觉得很好,可是仔细一问全都不是纯实木门。“现在做木门主要看甲醛是否超标,没人看填充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家告诉记者,实木复合门的拼接或填充都需要用工业胶,如果使用环保胶水,甲醛含量就比较低,而有些低价位的木门,胶水的质量都没有保证,甲醛超标情况多有出现。
“国家都没有规定禁止填充纸壳。”该商家说,在市场中正规厂商要求销售人员不能向消费者隐瞒木门的材质,而有些小作坊也能定制木门,这里面就可能存在问题。“定制木门也很有技巧,在锁孔周围都用实木块,因为这里有可能被钻开,能看出来材质。 ”该商家说,而其他位置就可以使用品质较差的木料甚至替代品,而且重量和实木门相仿,就算是内行人也无法用肉眼识别出来。
国家无相关行业标准
记者查询资料了解到,目前的国家强制标准除了甲醛含量、表面胶合强度、木材含水率、浸渍剥离等外,在内部填充何种材质等具体方面没有规定。而在现有JG/T122-2000《建筑木门木窗》和WB/T1024-2006《木质门》两个主要标准中,大多只是推荐性标准。例如就填充物而言,并无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厂家完全依据生产需要和成本来决定如何填充。
“标准化生产不大现实,现在木门大多是定制的,相当于一种审美选择,花样造型都不同,尺寸都不一样,怎么标准化生产。 ”对于强制性标准的看法,大多数商家并不看好,认为并不适合目前市场发展情况。半岛晨报、海力网首席记者王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