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1

保护文物就是为历史留下根 业余文保员坚守13载

发布时间:2019-01-31 09:44:51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钱不弢

在小将镇旧坞村公交站背后的一处围挡里,4块或完整或断裂的老建筑石碑被人整齐地码放着,虽是露天,但遮挡、固定、垫高这些保护措施却一样都没少,而做这些工作的就是小将镇旧坞村57岁的业余文保员吴勤龙。

吴勤龙是小将镇旧坞村的村民,对于历史的喜爱,让他在2005年毅然从上一任业余文保员手中,接过了守护村中文物的“接力棒”。旧坞村现行经过认定的县级文保单位有两处,分别是位于村外、重建于1889年的吉安桥,和位于村中心、建于1745年的吴氏宗祠。而吴勤龙的主要工作便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不定期巡查,确保这两处文保单位不受天气、人为破坏,这些在一般人看来显得有些琐碎、甚至是无聊的事情,在吴勤龙眼里却无比重要。

2009年,正在其他村干活的吴勤龙接到村民电话,说是有人在吉安桥下的溪流中开挖石头、沙子,还要在桥下建造简易公路让工程车通行。听闻消息后,吴勤龙立即赶往吉安桥,并现场向当事人说明原委,要求其停止施工。“当时对方态度还挺强硬的,根本没有听进去我的要求。”吴勤龙表示,当时很多看热闹的人都起哄,说稍微挖一点不要紧的,这让吴勤龙意识到了村民的文物保护观念还不够强,他一边明确禁止施工的态度,一边也将现场情况报告给了县文物部门,以寻求支持。随后在县文物部门的介入下,施工方最终让步,停止了原定计划。

在这之后,吴勤龙对吉安桥看护得更紧。每周定期打扫、巡察,每季度例行打药除草,夏季恶劣天气时到现场查看,这些工作占去了他许多时间。“地里的苗木没人打理,说他他也不听。”吴勤龙的妻子常常埋怨他工作花去太多时间,对此吴勤龙却表示,工作总归要有人做的。

在吉安桥的桥头屋里,立着两块一人多高的泛黄石碑,这是吴勤龙于2017年从村文化礼堂建设工地里“捡”回来的。“当时一起挖出来的石碑一共有6块,心里很激动。”吴勤龙回忆,当时挖出的6块碑中,有2块是记载吉安桥重建事项的,在他的倡议下,这两块碑在2018年被重新安回到了吉安桥的桥头屋中。而其他的3块石碑,他通过向村中老人询问后,也基本确定了对应的村中建筑。唯独剩余的半块碑,因为缺失了部分名字,迟迟“对不上号”,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勤龙听到有两块碎碑被扔在了路边,听到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吴勤龙便同村民一起前往现场,将重达五六十斤的碎碑给抱了回来,并很幸运地与挖出的石碑“对上了号”。

“这些不单单是一块石头,上面记载了很多当时的事情。”吴勤龙表示,每一件文物或是石碑在他看来都是无价之宝,保护它们就是在为后代留下文化的脉络,留下追寻历史的根络。很快,位于文化礼堂旁的旧坞村农民文化广场就将动工建设,吴勤龙打算跟村里建议,把放于围挡处的4块石碑筑在广场中,让广场更显“文化”。


标签: 编辑: 金燕翔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