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1

变电站三迁 守护绍兴古城63年

发布时间:2023-05-12 17:23:01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孙良 通讯员 沈钢 娄舒阳

  5月12日,随着主变压器5次冲击合闸成功,升级改造后的城南大道110千伏绍兴变电站顺利投运。该站的改造翻开了绍兴大城南战略建设的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史发展中,这座绍兴变新建了3次,已经守护了绍兴这座古城63年。

  一迁:融入大电网

  绍兴变最早投运是在1960年。在这之前,位于偏门的大明电气公司发电厂是城区的主要电源,发电厂送出的电压较低,输送距离不长。

  五十年代末期,绍兴工业用电量剧增,为适应用电需要,杭州电网的电力经35千伏湘绍线输入绍兴钢铁厂,绍兴电网自此接入大电网。

  为进一步联网扩大供电范围,同时,将发电厂发出的电送至绍兴东、西部农村线路,1960年,由湘绍线作为电源进线,建在大明电气公司的35千伏绍兴变成功投运。当年,全市用电量达到4317.54万千瓦时,比1950年增加68.9倍。

  1964年,萧山至上虞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为推动绍兴大电网发展,翌年,绍兴变升压改建为110千伏变电所,主变容量由初建时的2400千伏安升至3.15万千伏安,供电范围扩大至柯桥、漓渚地区,此后十余年间,成为城区电网发展中心。

  二迁:紧跟经济发展步伐

  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绍兴乡村工业用电量成倍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普及,居民生活用电需求也逐年增加。

  与此同时,电网发展中心转移至220千伏九里变,电源布点增多,布局逐步合理。而运行三十余年的绍兴变设备逐渐老化,无法继续扩容,且事故隐患较高,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绍兴变第二次迁建。

  1993年下半年,位于城南大道的“新”绍兴变进入投运准备阶段。90年代计算机还没有普及,所有设备标签和台账都需要手动抄录、编写。在设备验收结束、相关规程拟定完毕后,1994年4月,新绍兴变顺利投产,变电容量为6.3万千伏安,站内设备采用管型母线和电动闸刀,设备性能高、占地面积小、操作维护更加安全。

  “老站用的闸刀要手动分合,如果操作人员技术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引起设备发热。新站采用电动闸刀后,设备发热问题少了很多,运行可靠性更高了。”国网绍兴供电公司退休员工虞荣林回忆道。

  三迁:助力重大项目建设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市区境域扩大,经济高速发展,绍兴跨入超高压、大容量、大电网发展期,经过多年发展,以500千伏特高压为骨干网架、220千伏双环网的坚强主电网已经形成。

  而今,一系列交通、商住、教育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城南,运行已久的绍兴变供电能力已无法满足负荷发展需求,且在占地面积和美观度上与城南建设相矛盾,整站改造迫在眉睫。29年过去,“新”绍兴变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老”绍变。

  当前新建的110千伏绍兴变位于原站址东南侧约30米,是一座全户内智能化变电站,占地面积仅为原来的一半,变电容量增加至10万千伏安。新站广泛运用国内先进的新设备、新材料,以GIS设备为例,它体积小、检修维护方便、运行更加可靠。此外,新一代集控系统、一键顺控等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变电站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接力棒传递 电网越来越智慧

  接力棒在新老绍兴变之间又一次完成传递,崭新的绍兴变将继续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在几代绍兴变安全运行的数十年里,绍兴电网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1996年以前,每座变电所均为有人值班,班组的设立以变电站为单位。当时的管理制度规定,220千伏变电所配有25人左右,“四值三运转”变电所配8至10人。随着电网规模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老变电所相继完成自动化改造,电网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运行管理体制也随之变革跟进。

  1996年年底,绍兴电力局成立了绍兴集控站,包括绍兴变在内的城区5座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模式。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工业视频、巡检机器人、无人机在变电站相继应用,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成为了变电站运检人员的“新同事”,电网运行更加智慧,供电也更加可靠。

  如今,绍兴变所在的渡东运检班共有42人,管辖着城区34座变电站,其中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25座、35千伏变电站5座,以1.23人/站的超低人站比守护着日益坚强、智能的电网。

标签:绍兴;变电站;电网;变电所;运行;闸刀;发电厂;电源;变电容量;城南大道 编辑: 孙良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