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频道 | 新闻 | 乡镇 | 健康 | 文化 | 旅游 | 房产 | 汽车 | 体育 | 美食 | 浙商 | 图片 | 原创 | 婚恋 | 影视 | 家居 |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  政民零距离   |  深度关注   |  城市话题   |  民声资讯   |  曝光台   |  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频道 > 互动 > 深度关注 正文
人民日报环球走笔:当“自拍”成为流行词
sx.zjol.com.cn  2013年12月04日  绍兴频道

  日前,“自拍”(selfie)一词当选为英国《牛津词典》2013年年度热词。据统计,其使用率较一年前增加了170倍,已从社交媒体流行语发展成人们普遍接受的词汇。

  词汇反映时代潮流。2002年产生于澳大利亚网络论坛的“自拍”,成为数字时代最流行的社交方式之一。在社交网站里搜索“自拍”,就有数以万计的自拍照。

  “自拍”,源于人们对自我的审视与认知。有人曾慨叹:钢筋水泥限制了人们的交往,现代人的生存边界正在收缩。而在社交网络中风生水起的“自拍”,正好提供了拓展“存在感”、拓展生存边界的平台。

  “自拍”走红,反映出个人私密空间和社会公共领域的边界正日益模糊。这也印证了美国传播学者乔舒亚·梅洛维茨所言,“私人情境正并入公众情境之中”。在传统观念里,身体发肤、相貌面容都属于个人隐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个人观念的勃兴,人们渴望有创意地表达自己。“自拍”拉近了心灵之间的距离,涵养了“交流、分享、开放”的精神。

  在自媒体时代,很多人都有麦克风和照相机,都享有“拇指发布权”,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向公众推销自己。在互联网上,“自拍”催生了草根文化的兴盛。通过自拍,一个虚拟的甚至是理想化的自我得以呈现,建立起一种自我身份的重塑与认同。

  “自拍”成风,一系列负面影响也接踵而至。人们发现,原本守护隐私的防火墙并非坚不可摧。当洋洋得意的自拍者还忙着自我欣赏时,不经意间,一些重要的个人隐私便泄露出去。通过照片盗取他人信息并侵犯隐私的案例比比皆是。该如何划定隐私的范围也令人头疼——既然都已经拍照公开了,那还能算隐私吗?维护隐私权,面临新挑战。

  过度依赖自拍,会加重自恋情结,甚至会迷失自我。在没有网络的年代,画家们有寄托自我于作品的传统。自拍,也是一种自我寄托,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塑造一个理想化的人格。而过于迷恋“镜头中的自己”,会让我们在现实与虚拟间失去平衡。

  另外,低俗文化和不良倾向也借“自拍”蔓延。在网上拍照炫耀名包、名表等奢侈品,助长了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发布大尺度的艳照等低俗图片,悖德违法。借助网络推手大肆炒作,沽名钓誉,使社交网络过度商业化,误导民众。低俗的“自拍”,是危害网络空间的重要污染源。

  “自拍”是把双刃剑,只有趋利避害,才能成为有益健康、有利社会的生活方式。

  《人民日报》( 2013年12月04日21版)

 
7.6K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 筱应
友情链接 申请加入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