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雪峰
1、抗旱风波2、电动打稻机
3、电工出身的广播线务员4、买广播机
5、捉“野鸡”演出6、守夜
7、半夜鸡不叫8、会战兰亭江
抗旱风波
关越龙曾在绍兴农村插队落户。有一年夏季,天大旱,由于长期没有下雨了,田里的禾苗都快“渴”死了。几个相邻的村就靠着一个公用的池塘灌溉稻田。池塘边装了一台打水机,每个村打三小时的水,通宵轮流着打。
一天夜里,轮到关越龙看管打水机为本村打水。那时白天劳动很累,到了后半夜,关越龙困得眼皮直打架。实在熬不住了,他就把一块用粗布做成的长腰带铺在地上,躺了下去,一边听着打水机的声音,一边迷迷糊糊地睡去了,他似乎在梦中也听到了哗哗的水声。
突然,关越龙感觉到水声停止了,便倏地从梦中惊醒过来。一看,原来是下一班邻村的打水机手把打水机关掉了,而其实时间还远远没到呢。
原来,这池塘里的水有一个规律,打一段时间后就干了,要再等个把小时,水从四周渗进池塘才能再打。邻村的打水机手为了保证在他管辖的时间里能够打到水,就早早来把打水机关掉了。
关越龙问道:“你为什么把打水机关了?”
那机手回答:“你把水打干了,待会儿我怎么打?”
关越龙有点生气了:“现在是我的时间,我怎么就不能打水?再说,刚才我接班时也等了很长时间,这水才满起来。”说着,就把电闸开了。
可邻村的机手随手又把电闸关了。这样你开我关几个来回后,那机手有些恼怒了,他大声说:“你是知识青年,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我是贫下中农,你要接受我的教育。”
关越龙反驳道:“我天天都在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你这样蛮不讲理,是贫下中农的败类。”
那机手气坏了,威胁说要去告状。关越龙不甘示弱:“你去告好了,说不定我还能受表扬呢。”那机手没有办法,只好气呼呼地走了。
后来,那机手大概自知理亏,也没去告状,倒是关越龙自己把这事跟村里人说了,他们果然称赞他做得对。
而有一次,关越龙却受到了批评。事情是这样的:
天越来越旱了,池塘里的水已经打干,农田都已龟裂开来。于是,公社决定把山上水库里的水放下来。清澈的水沿着长长的水渠流下来了,沿途各村都在长长的水渠中开一个缺口,把水引进自己的村庄。但这珍贵的水有一半被干涸的水渠吸走了,灌溉用水仍然十分紧张。为此,各村都在水渠沿线派好了“管理”的人,保护自己的缺口,堵塞别村的缺口。
一天,轮到关越龙在管自己村里的缺口,而邻村派了一位少女来与他对阵。那少女不由分说,就用泥土、石块等物堵住了关越龙村的缺口。眼看着那清洌的水被挡在自己的村外,欢快地向邻村流去,关越龙急了,赶紧用锄头扒去堵住缺口的泥石。就在那缺口又开始流水时,邻村少女又把它堵上了。这样几个回合下来,两人都已是满头大汗。那少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招”,她在再一次堵住缺口后,干脆,两脚一跨,蹲在了缺口上方。
这下可把关越龙难住了,他想自己总不至于把锄头伸到她的裤裆下去吧,这样未免太不雅观了,这一次他只好“败”下阵来。结果可想而知,自己村里的田灌不到水了,而关越龙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村里人的批评。
电动打稻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绍兴农村,生产条件相当艰苦,电动打稻机还是极为稀罕的东西。农民把稻子收割后,一般都是用手工的方式脱粒,就是手拿稻把在一个木制的稻桶里打稻。手工打稻不仅人累,而且工作效率低,但与割稻相比,打稻已是上手的活了。
下乡插队初期,关越龙先被分配割稻,后又被安排打稻,这可是村领导对他的重用了。正当关越龙用手打着稻用心感受着这份光荣时,却看到邻村的村民已在用电动打稻机了。使用电动打稻机不仅省力,而且速度快,男女都可操作,一台电动打稻机的效率抵得上三四只稻桶。关越龙所在村的村民们都很羡慕,但又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电动打稻机。
一天,关越龙在生产队的仓库间里发现了一只破旧的脚踏打稻机。保管员告诉他说,这是好几年前买的,破了不用了。关越龙想,这倒是可以改装为电动打稻机的。
于是,他找到了生产队长,说:“仓库里有一台破旧的脚踏打稻机,村里还有一台电动机,只要买一根传输皮带,再定制两只皮带盘,就可以改装成电动打稻机了。”生产队长同意他去试一试。
改装的难点,在于确定皮带盘的大小,因为电动机与打稻机皮带盘的大小有一定比例,这样才能正常运转。关越龙会做电工,也自学过皮带盘的计算公式。根据公式,他算出了两只皮带盘的尺寸,按照这一尺寸,他到五金厂定做了两只皮带盘,然后又买来了传输皮带。经过一番安装,一台土制的电动打稻机就成形了。
打稻机被抬到了田头。关越龙和村民们怀着紧张和激动的心情期待着打稻机的第一次运转,特别是关越龙,更有点忐忑不安。
电源接通了,电动机转了起来,打稻机转了起来。
“成功了——”村民们欢呼起来,几位年轻人争相去用这台打稻机,说不出的开心。关越龙和村民们一起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土制的电动打稻机为村民们节省了许多体力,成了全村人的一件“宝贝”。
一天中午,村民们正回到家里吃饭。突然,天色大变,乌云密布,象要压下来一般,风也越来越大,发着呼呼的声响。眼看着一场大雨就要来临。
刚刚烧好饭的关越龙想起了在田畈里的电动打稻机,上面没盖东西。
他跟队长说:“要下雨了,不知道打稻机有没有人管着?电动机如果受潮的话,会短路的。”
队长说:“管的人倒是有的,但他会不会想到呢?”
打稻机在三公里路之外,也没交通工具,来回一趟很不方便,而且当时关越龙还没吃饭。但他二话没说,穿上蓑衣,戴上箬帽,就跑步向田畈奔去。这时天已开始啪啪啪地下起雨来。
跑到田里,关越龙喘息未定,雨就哗哗地下大了。他赶紧脱下蓑衣,盖在打稻机上。
看管打稻机的村民正忙着把打好的稻谷挑到屋里去,他不知道电动机是会受潮的,更不知道电动机受潮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因此也没去管打稻机。
关越龙告诉他:“电动机是不能被雨淋的,一旦受潮的话,是要烧掉的。稻谷要管,打稻机也要管啊。”
那村民满含歉意地说:“真抱歉,我不知道这情况。让你特地跑了一趟,实在过意不去。”
关越龙说:“这也不能怪你。我是因为做了这台打稻机,所以才一直挂在心上。”
雨停了以后,为防万一,关越龙拆开了电动机的罩壳,用一只1000瓦的灯泡,把已经有点受潮的电动机烘干。直到此刻,他的心里才感到了踏实。
关越龙这份强烈的责任心受到了村民们的赞扬,也给自己带来了好运。那是后来,公社在他所在村的附近建起了一个小小的水力发电站,发电站的引水渠道盘山而建,要占用村里的土地。这样,公社给了村里一个名额,可以安排到水电站工作——对当时的绍兴农村来说,这是一份非常令人羡慕的工作了。虽然好多年轻的村民都希望得到这份工作,一些年长的村民也希望为自己的子女争到这个名额,但村里还是想到了关越龙,把这一机会让给了他。因为大家知道,关越龙不但懂行,而且又负责任,肯定会给村里争光。
电工出身的广播线务员
公社广播站要招收一名懂电的线务员,公社宣传委员想到了小水电站里的一名电工,既懂电,又经常在写广播稿,不但在公社广播站播出,而且在县广播站播出,这人最适合不过了。
这人就是关越龙。
宣传委员找他谈话:“公社广播站缺一名线务员,你是懂电的,又在写广播稿,很合适。而且你到了广播站工作后,可以全公社跑了,这对写通讯报道很有好处。只是有一个问题,工资可能要低一点,各种补贴也要少一些。”
关越龙想:既然领导器重自己,补贴少一点就少一点吧。就这样,关越龙到了公社广播站工作。
到广播站后,关越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组织起一支广播线务员队伍。在他的建议和努力下,公社规定各村各单位的电工都兼职为广播线务员,一支线务员队伍就这样建起来了。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电视,广播是农村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渠道,是广大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在广播站,几乎天天有村民前来反映,说是线路不好,广播老是不响。
关越龙听在耳里,急在心里。他爬到广播杆上检查,发现广播线都是生了锈的铅丝,广播杆也是快要腐烂断的细木杆,这样的设施,效果可想而知了。他向年纪大一点的人询问,才知道这些线路都是50年代初装广播时造的,已有10多年的历史,确实应该更换了。
由此,一个计划在关越龙脑中形成了:更新全公社所有主要的广播线路。
他心里反复地盘算着:有几个村山林茂盛,解决几十根木杆问题不大;有几个村已通了电力线路,可以借用电力线路架设广播线路。但是,另有几个村既无电力线路可借用,又拿不出新的木头更换广播杆,村干部与村里的广播线务员都是束手无策。他掰着手指排了一下,这难题牵涉到9个自然村。
关越龙自己既没钱又没山林,当然只能另想办法。他看中了特殊病医院的一路电线杆。
特殊病医院条件比较好,早几年买了一批水泥电线杆用来架设广播线,这在全公社的广播线路中是最“先进”的了。关越龙看中的就是这批水泥杆。
他想把这批直通特殊病医院的水泥杆先拔掉,然后另选一条道路重新铺设,既保证到特殊病医院的广播线路不受影响,而且仍用水泥杆子,又能够方便连通上述9个村庄,减少使用一批电线杆。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又找了几个电工作了实地测量。测量表明,这批水泥杆刚好够用,关键就在于院方是否同意移位了。
关越龙准备去与院方谈判。他对自己说,谈判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了保证谈判成功,他事先作了充分的考虑,甚至已在脑子里把谈判过程预演了好几次。
就这样,关越龙背着电工袋,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特殊病医院。
他找到了医院总务主任,在一番自我介绍后,征求总务主任的意见:“广播的音响质量有没有问题?”
总务主任说:“广播基本上是好的。外面几只质量比较好,里面几只音量较低。”
关越龙表示,公社广播站打算对总线路进行维修更新,总线路修好后,再来帮医院检查修理。
他又问总务主任:“医院要不要装一只高音喇叭?如果要装的话,可免费为你们按装,喇叭费由医院自己出。”当时医院正好想装一只高音喇叭,总务主任一边高兴地答应,一边向关越龙表示感谢。
关越龙见时机已到,就以商量的口气跟总务主任说:“总线路进行维修更新的事,线路的费用已定下来,由其他村负担了,但广播杆的走向要移一移,可能要中断三天时间。”
总务主任当即表态:“三天时间没问题。”
关越龙趁机又加了一句:“我们就这样说定了,到时动广播杆时,就不再来说了。”
回去以后,关越龙立即行动,首先就是改架通往特殊病医院的线路。关越龙是个有心人,他不但召集了这条线路所涉及到村的线务员,而且把整个公社的线务员都拉到了这条线上。因为这些线务员都是电工出身,对广播线路的知识懂得很少,而这条线路的改造工程,正好成为线务员的培训之地。关越龙把自己学过的拔杆、立杆、扎杆等规范化的广播线路技术向他们作了传授。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的师傅请了来作现场顾问。
不到三天,这条线路的改造工程顺利完成了,特殊病医院十分满意。那些线务员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培训,技术大有长进,为接下去全公社线路的成功改造作好了准备。
这以后,关越龙又带领这批线务员不辞辛劳,走村入户,维修更新用户线路,使整个公社出现了“只只田头喇叭响,户户室内广播唱”的局面。
这次由关越龙提议和主持的广播线路大整修,可以说是公社初装广播以来,规模最大、力度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在这次线路更新的10多年后,关越龙也早已离开了广播站的岗位,但当他回到插队的地方去看望乡亲们时,还有一些村民会对他说:“关同志,我们家的喇叭不响了,你帮我们修一下吧。”朴实的村民们对关越龙管广播时的印象实在太深了。
买广播机
插队期间,关越龙曾在公社水电站工作过。他既懂电,又热心电力事业,深得公社领导器重。
当时公社广播站缺人,公社领导想把他调到那里工作。关越龙二话没说,卷起铺盖就到了广播站。
广播站条件很差,不要说办公用房又破又旧,就连广播设备也很是“寒酸”:线路早已老化,两只广播机功率很底,只能勉强使用。如果要完成村村有高音喇叭、家家有广播的任务,这点“超龄服役”的家当根本不管用。
设备寒酸归寒酸,任务总还得完成。但在村村装上田头喇叭后,那两台250W的旧机子已进入超负荷运转状态,住户喇叭的音量也明显下降。这好比五十人的饭分给一百人吃一样,结果谁都吃不饱。这样的状况关越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想要更新或者增添设备,却又没有钱。这着实让他为难了。
关越龙思忖再三,找到了公社书记说:广播机功率太低,播音效果太差,必须买新的,钱可以让各村来凑。书记同意了关越龙的办法,就安排他在村干部会议上解释情况,动员各村凑钱。
做通了村干部的思想工作,事情就好办起来了。关越龙骑着自行车,开始兴冲冲地挨村收钱。
收钱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一个偏远村不愿出钱,关越龙去了十多次,村长硬说村里没钱。关越龙没有泄气,心想,精诚所至,总有金石为开的时候。一天傍晚,他又来到了这个村。村长一家正在吃饭,就请关越龙一起吃。关越龙不吃,可也不走。村长无奈地放下碗,带着关越龙找到了村会计。
取到钱时天已黑了。这个村离公社有十多里路,而且有很长一段是高低不平的鹅卵石山道,但关越龙连夜骑车赶回公社,竟然不觉得远,也不觉得累,一路上还开心地唱起了歌。
可好事总要多磨。各村的钱收完后,公社总会计一合算,离买广播机还差整整三百元。“该收的钱都收了,没来路了。”听着总会计的话,关越龙像被当头打了一闷棍,立刻傻眼了,三百元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眼看着广播机就要卡在这三百元上了,半年的辛苦也将因此付诸东流,关越龙一咬牙说:“不够的钱我出!”总会计吓了一跳,疑惑地看着关越龙:“你出得起?”要知道那时的三百元钱相当于关越龙整整一年的工资。关越龙坚定地点点头,一把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这是我积攒下的工资30来块钱,不够的钱你先替我垫一下,以后每个月从我工资里扣掉。”总会计被感动了,便答应关越龙去找社办企业想想办法。
在总会计的帮助下,钱终于凑齐了。新的广播机买回来了,线路也更新好了,广播声也变得更加动听了。关越龙愉快地给新线路涂着防腐柏油,心里想起了那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