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杂志 · 第七卷
您当前的位置 :绍兴频道 > 镜湖杂志 > 散文随笔 正文
绍兴传统节日中的“戏曲”
镜湖杂志 · 第七卷
时间: 2014年07月01日 10:50 绍兴频道

作者:赵文雅

  如果诗文是雅文学,戏曲大概要数俗文艺了,因为目不识丁的劳动大众往往是戏曲的最基本观众。

  有道是:“咫尺舞台南戏北曲演绎悲欢离合事,方寸天地新腔古韵传唱乡风民俗情”。戏曲浓重的民间色彩和世俗化情状,其实是人们劳作之余的最好生活调节剂。

  旧时绍兴,每逢传统节日,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总是格外热闹,几乎是每年戏曲演出活动的高潮,这些约定俗成的传统节日,成了连接戏曲消费和生产、传播的重要媒介。

  莲花落《翠姐姐回娘家》是绍兴人熟悉而喜爱的地方曲艺,剧中新媳妇翠姐姐从平原水乡嫁到平水斗丘里,日思夜想都想着回娘家去,总认为三年媳妇已满,新年过节可回去,婆婆说过年还要做十八日的灯头戏,要等到正月落台好回去……

  所谓十八日的“灯头戏”,对于绍兴人来说,也是平日的“百日之劳”,享受过节时的“一时之快”。这时亲朋好友汇聚在一起吃喝、看戏,绍兴人也叫平安戏,只是家庭主妇也会特别忙碌。戏曲演出的剧种多为绍兴大班,其次是嵊县小歌班女子的笃戏,就是现今的越剧,也有邀请徽班演出武打戏。

  除了演出平安戏,绍兴人的传统节日中,还有酬神戏、还愿戏、香火戏、社戏等,一些备受民众重视的传统节日,如二月初二的土地戏,二、三月间的迎春戏、踏青戏,三月二十八日东岳生日戏,四月二十八日药王(扁鹊)生日戏,五月十三日关羽生日戏,六月二十三日火星诞辰戏等。期间各寺庙都会举行庙会,并在空阔处搭草台演戏多日;同时,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绍兴人传统节日期间戏曲演出活动的繁多,绝大多数依附于民众对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信仰等原始宗教信仰活动,如三元(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节因祭祀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而来,立春之日祀芒神、四月初八为佛诞日、端午节祭屈原、中秋之夜祭月亮,腊日祭百神等等。曾有人认为,社祭的需要才产生了戏曲,社祭是戏曲产生的源头。

  其实,传统节日中和社祭相关联的戏曲演出,是满足民众观赏戏曲需求的主要手段。“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南宋诗人陆游曾用这样的诗句形容家乡社戏上演时的场面。戏曲所演曲目大多耳熟能详,男女老小几乎也会哼上几句,稍有差错他们都会立刻反应过来,就是阿Q也会唱“我手执钢鞭将你打”,足见人们对戏曲的酷爱与痴迷以及对这种文化的熟悉与了解。

  绍兴民众之所以喜爱戏曲演出,其中戏曲演出所出现的老少咸集、万人空巷的盛况,迎合了民众喜欢“观人”的趣众心理;鼓乐喧天,色彩绚烂,载歌载舞的场面,符合了民众渴望热闹的心理;“容易看懂”,更是切合了欣赏水平不高民众的口味。

  绍兴传统节日中戏曲的演出,同时也有“必演”与“禁演”的讲究。这与当地历史变革,民间传说紧密相连,如福全镇容山村每年三月二十演社戏,由头家先生拣戏文,首出戏一定要拣《武松打虎》,以表示对当地传说中的“云檀尊神”打虎除害精神的一种敬仰。而福全镇峡山村演戏,特别禁演《万花楼》,因为这出戏是写严嵩奸党谋反之戏,与峡山何家历史人物小尚书何鳌有关。故自明末以来,峡山人不准上演这出戏。

  绍兴戏曲传统绵长,剧种、曲种多样丰富,作为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借助传统节日活动,增强戏曲对观众的吸附力,发挥戏曲文化的特有魅力,对于现今政府正在倡导的“文化下乡”仍然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 赵文雅  编辑: 金锦